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0篇
教育   2篇
  1991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中庸》有云:“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意谓作任何事,若事前有了充分的准备,则很容易成功。反之,若事前毫无准备,则成功的机会相当渺茫。在此处所谓的“预”,即是准备的意思。教学也是这样。在教学之前,如果教师和学生都有了充分的准备,则教学工作就一定会很顺利,也易获得成功。至于教学的准备工作,我们认为大致可分为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教学前教师和学生的准备工作。在教师方面要准备的,包括教材的研究和分析,资料的搜集,目标的分析,教案的编制,教具的准备和教室的布置等;在学生方面,如旧课的复习,新课的预习,以及资料的搜集等。另一方面是指教学前教师引起学生的学习  相似文献   
2.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指出:任何知识的学习都必然包含一系列复杂的心理活动。其中有感知、记忆、思维、想象等智力因素,也有理想、兴趣、情感、意志等非智力因素。这就是说,学习活动是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两者共同参与的过程,学习成绩是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相互作用的产物。儿童非智力因素的培养,是当前世界教育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目前国内外许多教育专家呼吁要纠正偏重智能发展的倾向,强调要从“智能中心”转向培养儿童个性的全面发展,并要求把“人的因素”的重要组成部分——非智力因素作为首要问题来考虑。非智力因素包括很多方面,这里仅就理想、兴趣、情感、意志等几方面在学习中的作用谈点认识。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