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0篇
教育   12篇
综合类   1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3篇
  200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社会责任感是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内容,同时也是当今社会的一个热点话题。文章探查了"90后"大学生对社会责任感的内涵与践行情况的理解,指出社会责任感缺失的原因;实证研究了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三因子结构及其差异性,提出了高校、大学生、政府三方有效提升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中小学教师负担偏重的现实问题、原因与对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近年来中小学教师的负担日见增益,由此导致了其工作态度浮躁、生活动力缺失、个人心理病变以及学校师资外流等一系列问题。究其原因包括教育行政管理的乏力、学校管理工作的偏颇、教师自身发展的冲突、社会文化因素的制约等。积极寻求减轻中小学教师负担的对策已成为当前基础教育改革中的重要课题之一。  相似文献   
3.
对大学办学"模式"的发展进行反思,引导大学走出对"模式"膜拜的误区,积极探寻大学特色办学的发展路径,将有利于促进大学办学特色的形成.  相似文献   
4.
大学社会资本是大学组织通过长期交往、互惠合作、良性互动构建的一系列网络关系.加速大学社会资本积聚,有利于拓宽融资渠道,增强大学竞争实力,实现大学又好又快发展.  相似文献   
5.
落实科学发展观,保持大学持续的发展力和竞争力,提高办学质量和效益,实现高等教育又好又快地发展,关键是大学领导要具有经营能力。体现为:办学理念凝练能力,大学发展定位能力,学科专业构建能力,组织结构治理能力,三维资本整合能力,人才培养模式创新能力,学术环境优化能力,和谐文化建设能力。  相似文献   
6.
宗教作为社会精神文化的一部分 ,就其社会作用来看是消极的 ,但其在精神方面对人生的关照却具有积极意义。辩证分析与合理吸收宗教道德教育内容 ,借鉴宗教信仰教育模式 ,对培养学生良好道德品质 ,并以此为中介实现从生活向信仰的过渡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7.
党的十七大报告对科学发展观的内涵作了全新诠释,发展,“要着力把握发展规律、创新发展理念、转变零展方式、破解发展难题,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实现又好又快发展”。中国高等教育的发展正进入高成本发展期。高等教育成本持续上升将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秉承经营理念,转变高等教育发展方式,以经营促发展,并采取有效经营策略控制办学成本,引导大学把有限的资源优化配置到提高大学办学质量上去,对现代大学实现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学风是一所大学精神风貌的综合体现,是促进大学自身发展的有力保障。针对学风建设研究中的泛经验化倾向,以及影响学风形成因素的动态多变性,依据组织文化理论,在主观理念层面、客观制度层面、个体心理层面和群体互动层面构建学风建设理论,指导大学学风建设实践。  相似文献   
9.
中国的高等教育要确保教育质量提高,一方面主要依靠政府增加对高等教育的财政投入,另一方面大学迫切需要获得经营自主权,并遵循高等教育发展规律,借鉴企业经营理念,面向市场科学“经营”,开源节流,控制成本,真正把有限资源优化配置到提高大学办学质量上去,使有效的教育资源发挥最大效益,  相似文献   
10.
大学核心竞争力是大学保持创造力,实现科学发展的根本。伴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高校之间的竞争更加激烈,并突出表现在学校文化,也就是办学理念、特色、价值观念等软实力方面。高校只有着力建设具有自身特色的,具有领先性的文化,以此融合学校的各个系统,才能不断提升核心竞争力,从而保持大学的科学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