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教育   4篇
信息传播   4篇
  2005年   4篇
  1987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1.
人为什么穿衣服?原始目的当然是为了遮羞和御寒。而当人类进入社会形态以后.随着社会角色的建立与分工,穿衣服越来越超出了它的原始意义.甚至在网络上出现了像qq秀这种虚拟服饰。如今在服饰的穿着上形成了一套规则,它表明了具体的身体与其生存环境之间的关系。规则的形成从何而来?(霓裳神话——媒体服饰话语研究》这本书或许给出了某些答案。  相似文献   
2.
有人说二十世纪最后十年属于全球网络,二十一世纪头十年将属于博客。  相似文献   
3.
一反对封建主义,描写封建社会制度制造的种种悲剧,是“五四”后中国新文学创作的一个重要内容和主题。这样的作品,不仅仅是揭开悲剧的幕帷,让人们看到血淋淋的生活屠场,不仅仅是让人们悲哀、叹息、流泪、恐怖;而是让人们正视和认识一种不合理的社会制度的罪恶本质,看到“大小无数的人肉的筵宴,即从有文明以来一直排到现在,人们就在这会场中吃人,被吃,以凶人的愚妄的欢呼,将悲惨的弱者的呼号遮掩,更不消说女人和小儿。” (鲁迅:《坟·灯下漫笔》)从而使人们怀着为击溃与铲除这种社会制度的理想而拍案激愤,奋起抗争!巴金生在半封建半殖民地中国的一个官僚地主大家庭。他亲眼看到了封建宗法礼教  相似文献   
4.
我的bbs生活     
依稀记得那好像是自己刚刚跨入大学校园吧,学校寝室的网络设备还没有普及,我只好常常蹲点在公共机房里上网,也许是处于刚刚接触网络的接奇,我无聊地跟认识的不认识的人有一句没一句地用QQ搭讪着,夸张的时候甚至一个人跟十五个人聊天。  相似文献   
5.
在历来的对鲁迅小说的评论中,一些文学史和评论文章,都认为鲁迅在《阿Q正传》、《故乡》、《风波》、《祝福》、《离婚》、《社戏》以及《狂人日记》、《药》、《明天》等小说中,提出了农民问题,认为鲁迅“以他自己的形式解决和提出的问题就是人们普遍不能解决或还没有认识到的问题”,并“达到了和马克思主义的惊人的一致”。笔者对此稍有不同的意见。  相似文献   
6.
觉新是《激流》三部曲中贯穿始终的重要人物,也是作品中被塑造得最成功的一个艺术典型。高家这个封建大家庭以及它的亲戚们的生死悲欢、大事小情,无不和他发生关系。他的性格,象一个头绪纷乱的线团,是与非、真与伪、善与恶、喜与悲、追求与失望,屈辱与痛苦……缠绕、纠葛在一起,表现了它的矛盾面和复杂性。这也是长期以来许多论者在对他的性格分析认识上存在着分歧的原因所在。  相似文献   
7.
Cookie是Web服务器保存在用户硬盘上的一段文本。Cookie允许一个Web站点在用户的电脑上保存信息并且随后再取回它。信息的片断以‘名/值’对(name-valuepairs)的形式储存。举例来说,一个Web站点可能会为每一个访问者提供一个唯一的ID,然后以Cookie文件的形式保存在每个用户的机器上。下次你再光临同一个网站,Web服务器会先看看有没有它上次留下的Cookie资料,如果有,就会依据Cookie里的内容来判断使用者,送出特定的网页内容给你。Cookie的使用很普遍,许多提供个人化服务的网站部是利用Cookie来辨认使用者,以方便送出为使用者量身定做的内容。  相似文献   
8.
徐敬亚同志在《崛起的诗群》一文中,提出了一个重要的问题:关于中国现代诗歌发展的基础、方向和道路的问题。改革诗坛现状,当然是需要的。问题是:在什么基础上改革?沿着什么道路,朝着什么方向前进?“崛起”,如果离开人民生活和劳动的土地,就会颓落和失去生命力量;前进,如果认错了社会和时代的路标,就会走入死巷或歧途。做为一位年轻的诗歌研究者,徐敬亚同志的探索精神和改革愿望,还是值得称道的,他启示我们去思考中国现代诗歌的发展问题。但他在文章中表明的观点,所提出的主张,在总体上我们是并不同意的,愿意把我们的看法提出来,和徐敬亚同志商榷讨论。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