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0篇
教育   13篇
体育   1篇
信息传播   1篇
  2013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随着社会课的全面开设,人们对社会课的认识已经渐渐深入了。但仍有少数地区和学校对社会课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把它放在可有可无的位置上,任课教师不固定,教学方式过于简单,甚至任意删减教材,不能上足课时,致使社会课在素质教育中的功效不能正常发挥。这些做法都是很...  相似文献   
2.
新闻组合是广播台站每天都要编辑、播出的节目形式。可是,正如家常饭菜不容易做出特殊的色、香、味一样,要采编一个优秀的新闻组合节目是相当难的。因为它不仅要求具有新闻节目的要素和风格,而且要具有“节目组合”所必须的多种的体裁、精巧的编排、优美的播音录音等等。牵涉的因素既然较多,难度自然就大了。  相似文献   
3.
本文利用δ(t+t_1)*δ(t+t_2)=δ(t+t_1+t_2)这一关系式,在时域中证明卷积的移时特性。这种方法比较简易,且不失一般性。  相似文献   
4.
在现行小学语文教材中,每一册都选入了不少介绍科学常识的课文。虽然小学各年级都开设了自然课,但如何指导学生学会阅读科普作品,提高研读科普作品的能力,也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任务之一。  相似文献   
5.
小学社会课是一门综合课程,教材的三、四、五、六册,基本上由地理、历史两大部分内容组成。于是有的教师遇到地理部分上成地理课,遇到历史部分上成历史课,而且这种现象在目前还相当普遍。应该说,这样的处理方法,没有体现社会课的教学特点,违背了社会课的教学要求,因而是不妥当的。为了突出社会课的社会性,使任课教师正确地领会和使用教材,下面就如何挖掘社会课中地理历史内容的“社会”因素作些初步的分析:一、“地理”——社会的环境地理事物和地理现象是人类生存的环境,也是社会发展不可缺少的物质条件。要了解社会,认识社会…  相似文献   
6.
学校是社会的一部分,不能把学校和社会分割开来,而要联系起来。要让学校融入社会,让学生融入社会。学校要不断从社会中汲取养分,学生更可以直接从社会中汲取自己需要的东西充实自己。语文教学离不开社会这个拥有丰富资源的大宝库,学生良好习惯的培养离不开社会这个大舞台。在课堂上学,在学校里学,在社会中学,让学习渗透在社会的每一个角落。  相似文献   
7.
李鸿章为什么倡导“自强”?这是评价洋务运动究竞是爱国还是卖国的一个中心问题。本文就李鸿章为什么倡导“自强”中的几个重要问题谈谈我的看法。 一 李鸿章在倡导“自强”,建立沪、宁、津等近代化的大型军事工业时,是如何认识当时的形势的?这是在探讨李鸿章倡导“自强”的目的中首先要碰到的问题。 在这个问题上,目前某些文章由于引证的材料不妥,而得出一些不当的结论。他们引证的奕诉的一段话:“臣等就今日之势论之:发捻交乘,心腹之害也;俄国址地相接,有蚕食上国之志,肘腋之患也;英国志在通商,暴虐无人理,不为限制,则无以自主,肢体之患也。  相似文献   
8.
《只有一个地球》是一篇进行环保教育的课文。本课教学要求在理解课文内容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的兴趣,增强他们保护环境的意识。由于课文所涉及到的自然科学知识范围比较广,联系比较多,因而增加了学生理解的难度。为此,提出以下几点建议:一、抓重点句,理清文章脉络首先,要求学生熟读课文,在阅读中边读边想,迅速找出各段的重点句。然后归并整理,理出文章的脉络:1.同茫茫宇宙相比,地球是渺小的。而人类在地球上活动的范围就更小了。2.地球上的自然资源是有限的。不加节制地开采和索取,已给人类生存带来了严重的威胁。…  相似文献   
9.
运用“模糊数学”优化扣球技术教学与训练手段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模糊数学”理论分析在教学训练中排球扣球技术存在的问题,利用“模糊相关”方法定量分析扣球技术与教学训练手段之间的相关程度,进而筛选出提高扣球技术的最有效手段,仅供教学训练同仁参考。  相似文献   
10.
数学学业成就评价是依据数学教育目标对学生的学业成就进行价值判断,并把判断结果反馈于教育实践以改进数学教学行为,促进教育的良性运行。正如医生了解患者病情和检查患者身体对医生诊治有着重要作用,数学学业成就评价对教师进行数学教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