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0篇
教育   2篇
综合类   1篇
  2013年   2篇
  200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激励理论是基于社会价值认同和个人心理之间的矛盾,通过动机、策发和目标互动原理,介入主流社会价值诱因作用于人的内心活动,达到激发、驱动和强化个人行为的"精神——行为"双向联动关系发生机制。通过精神激励管理理论帮助辅导员获得工作使命感、个人成就感、职业认同感、成功期待感和发展满足感,从而推进辅导员队伍专业化进程,这是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建设科学化、规范化和专业化过程中理论与实践创新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2.
当代大学生的道德修养呈现下滑趋势,如何认识和把握当代大学生的道德修养特点和发展趋势,并在此基础上探索怎样提高大学生的道德修养显得尤为重要。究其原因,主要为习惯修养忽略和心态修养缺乏两个方面。针对该问题,我们应切实落实习惯养成教育,并强化心态修养的调适作用。  相似文献   
3.
当代大学生的道德修养呈现下滑趋势,如何认识和把握当代大学生的道德修养特点和发展趋势,并在此基础上探索怎样提高大学生的道德修养显得尤为重要.究其原因,主要为习惯修养忽略和心态修养缺乏两个方面.针对该问题,我们应切实落实习惯养成教育,并强化心态修养的调适作用.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