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教育   7篇
  2023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大数据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呈现新特质,亟待把握发展规律,厘清运行机理,聚焦精准思维,以精干高校思政教育队伍为基础,创新教育介体,优化教育环体,精准把握信息、精确靶向目标、精心供给需求和精研优化教育,在实践中推进高校思政教育精准化。  相似文献   
2.
"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应当凝聚各方面的力量,形成由政府、学校、家庭、社会组成的共同育人的"合力",通过以学生为中心、注重人的全面发展,增强规则意识、促进他律与自律的统一,整合各种资源、构建全方位育人的网络体系,齐抓共管、营造全员育人的环境等路径,实现校内校外联动,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这样才能更好地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育人功能。  相似文献   
3.
胡恒钊  文丽娟 《教书育人》2023,(36):106-109
研究生思政课“问题+课题+专题”链式教学,是在思政课教育教学中发现新问题、着手课题研究、探索专题讲授,形成层层递进、螺旋式上升的教育教学模式。有助于强化研究生的问题意识,提升研究生思政课感染力与吸引力,有利于研究生的主体性发展。研究生思政课教师要把研究性学习、课堂教学与问题探究有机结合起来,贴近研究生学习、生活、科研实际,提高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辐射力与吸引力,让思政课堂充满生机活力,彰显研究生思政课的温度、深度与高度,使思政课的教育功能发挥其最大化。  相似文献   
4.
美国密歇根州立大学的教师教育项目以培养卓越教师和教师领导者为目标,构建起了以基于满足多样化学习者学习需求的教学专业核心课程、基于实践反思和角色建构的教育实习课程为主体的优质教师教育课程体系,彰显出学会学习、基于研究、反思探究、多元文化、理念引领等特征,凸显出对高质量教学的追求,体现了学习中心取向、专业发展取向、多元文化取向三个鲜明的课程建设取向。  相似文献   
5.
计算机网络的出现给我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提供了现代化的手段,同时也给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带来了严峻的挑战.面临这样一个没有国界、充满诱惑力的网络"虚拟世界",如何有效地利用计算机网络对未成年人进行思想道德教育显得尤为重要.对未成年人出现网络道德问题的成因进行分析,并提出解决的策略,这对他们健康快乐成长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网络的多向互动特点改变了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方法的单调、枯燥,促进了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平等交流、多向互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及时转变观念、与受教育者平等对话,做到情理交融、以情感人,掌握网络多向互动的具体实施方法,才能不断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感召力与实效性。  相似文献   
7.
本文以典型的、计算过程复杂的计算型选择题为例,剖析守恒思想在中学化学解题中的应用,提高解题速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