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0篇
教育   2篇
  2008年   1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读刘照如的小说,是个很费脑筋的事情。在不动声色的叙述中将你导入歧途,然后在你疑云四起暗窦丛生的时候却戛然而止,最后撂下一大堆问题让你自个儿细细揣摩,这无疑是他的拿手好戏。他不断地让你在自以为最稳定妥当的时空位置上失衡,让你在多次的山重水复之后却依然见不到柳暗花明,让你在看到镜花水月的美妙幻景时却轻轻丢下一颗石子。当然这并不是在故弄玄虚,叙述上的妙手空空固然会让读者眼花缭乱目不暇接,然而却无法让他在顿悟猛醒中直抵现代人心中的最痛切处。  相似文献   
2.
自1949年开始,“机关刊物”逐渐成为中国文学期刊的主要组织形式。与1949年以前文学刊物的主要组织形式——“同人刊物”相比,它具有强烈的国家意识形态色彩,是政府意志主导下的产物。因此,它是社会主义文学体制建设的一个组成部分。社会主义文学体制下的“机关刊物”模式,至1955年左右始基本定型。在这个过程中,《文艺报》与《人民文学》这两份刊物奠定了“机关刊物”的基本范式。从1949—1955年间的《文艺报》与《人民文学》在办刊路线、组织架构、用稿制度等方面的沿革,可以发现“机关刊物”与社会主义文学体制之间的互动关系。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