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教育   2篇
信息传播   7篇
  2017年   1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1篇
  2005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6 毫秒
1
1.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民群众不断富裕的同时,也出现了新的社会问题:以打击社会犯罪和反恐为主的法制性信息已经成为人民群众所关注的焦点.提高人民群众法制观念和防范意识,推动依法治国的方略,更好的维护国家的安定和人民群众的安全,已经成为理论界所关注的热点话题.本文拟就基于法制性信息框架下的六种传播维度的改进与完善做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2.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民群众不断富裕的同时,也出现了新的社会问题:以打击社会犯罪和反恐为主的法制性信息已经成为人民群众所关注的焦点。提高人民群众的法制观念和防范意识,推动依法治国的方略,更好地维护国家的安定和人民群众的安全,已经成为理论界所关注的热点话题。本文拟就基于法制性信息框架下的六种传播维度的改进与完善做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3.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民群众不断富裕的同时,也出现了新的社会问题:以打击社会犯罪和反恐为主的法制性信息已经成为人民群众所关注的焦点。提高人民群众的法制观念和防范意识,推动依法治国的方略,更好地维护国家的安定和人民群众的安全,已经成为理论界所关注的热点话题。本文拟就基于法制性信息框架下的六种传播维度的改进与完善做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4.
本文对医学传播多重性的特征定义、包含的主要基本内容、研究的价值和意义进行了梳理归纳,并提出当前医学传播的信息框架出现了三个转变:表述方式由"专业化解读"转向"故事型讲述"、舆论导向由"疾病治疗型"转向"健康维护型"、路径结构由"单一窄化型"转向"综合多元型",通过对三个转变的分析,为广大患者的健康提供具有一定价值的建议,为破解医患关系提供新的研究思路.  相似文献   
5.
新闻的文学性与生活化是个老话题,但关于新闻标题的文学性与生活化问题却少有人谈及。其实,自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进入21世纪以来,各级媒体在新闻标题的文学性与生活化方面作出了积极的探索,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在此,笔者拟就此问题作一探讨。本文所说的文学性是指新闻标题中所呈现的文学倾向和文学品质,生活化是指新闻标题中折射的生活气息和原生态性。先谈谈新闻标题的文学性。一个具有文学性的标题,往往能成为点睛之笔,使整篇作品充溢着文学气息,给人以诗情画意之感,将读者导入古今相融的情境之中,从而使作品的感染力和渗透力更好地得到…  相似文献   
6.
文绪 《学习之友》2010,(1):44-45
在美国、日本等一些国家,总有一些人被称为鹰派。比如,美国前国防部长拉姆斯菲尔德、美国前常驻联合国大使博尔顿、日本东京都知事石原慎太郎、印度外长穆克吉等,都属于这类人物。他们在国内和国际舞台上咄咄逼人、果敢强硬鲜明地表达了维护本国利益的坚定立场,深刻地影响着这些国家的对外走向。更重要的是,鹰派人物在国家外交、军事、安全等方面的政策规划和制定上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文绪 《新闻传播》2005,(8):34-34
新闻报道如何实现中央提出的“三贴近”要求,更好地发挥舆论引导作用,是新闻媒体和每一个新闻工作者面临的重要课题。笔者认为,应该从四个方面着力做好并坚持下去。  相似文献   
8.
文绪 《华章》2011,(26)
本文对目前国内有关企业技术创新体系研究中经常涉及的容易引起争议的两个问题:企业技术创新的体系、系统、机制、网络的概念梳理和企业技术创新体系构成要素(系统)选择比较进行分析,厘清和比较它们之间的异同,以便于在实际运用时能够清晰地加以区分和运用.  相似文献   
9.
文绪 《新闻传播》2005,(7):12-13
在当下的新闻宣传工作中,作为一名新闻工作者,必须掌握和了解三个关键词:一是以人为本;二是坚持科学的发展观;三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中央领导集体提出这三个关键词以来,在国内外引起了强烈的反响,得到了国际舆论的高度评价,同时,也得到了国内百姓的一致拥护。社会发展到今天,人们不仅仅需要物质的繁荣,还需要摒弃社会转型期必然会出现的种种不稳定因素,调整人自身、人与人之间种种不尽和谐的关系,从人文关怀的立场出发,去赢得民心和民意。本文现就新闻报道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作用,做一些粗浅的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