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0篇
教育   3篇
  1958年   1篇
  1957年   1篇
  195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1.
本文准备从明代官营和民营手工业在生产上的消长情况提出一些論証,从这种过渡关系中来說明商品經济向上发展的总趋向。明代中叶以前,官营手工业的厂局在全国手工业中占着相当大的比重,工匠制度就体現这种生产的特色和规模。工匠制度是明王朝进行封建剝削的一种主要形式,它根据元代匠戶旧籍和在各地征取有某种工艺技术的人列入匠籍,按照規定期限,召集到指定地点从事生产,供应宫廷和軍队等方面的器物用品。这种封建劳役在生产作用上說,是自然經济的一种反映。因为它的生产,充其量不过是为的滿足明王朝宫廷、軍队等方面的需要,以达到自給自足的目的。就工匠制度本身来說,明王朝采用强制的办法,征集工匠,限制他們人身自由,  相似文献   
2.
一明初,黄河下游的河道,大致维持着元至元二十五年(1288)改道后的原样,在今河南、封邱、兰考间分成两大支流:南流往兰考、商邱,流向今江苏砀山东南,侵夺泗淮水道,由徐州、宿迁、淮阳、涟水转向东北入海。这是黄河的主流。北流会合北清河(济水故道,亦即今黄河),经今山东濮县、济南,在利津东北入海。黄河北流的地势比较平衍,河水在封邱东南的铜瓦厢形成一大弯曲,趋势很自然地奔向  相似文献   
3.
明朝的军屯     
一关于明朝军屯的问题,我们可以追溯到元末农民大起义。元末农民大起义的结果出现了明朝,元末起义中军屯事业的兴办也发展为明朝的军屯。元末农民起义中,刘福通系统下的将领,曾转战豫、鲁、冀、秦、晋等地,“数攻下城邑,元兵亦从其后复之,不能守”。只有毛贵略取山东后,能用人分守诸路,“又于莱州立屯田三百六十所,每屯相距三十里,造挽运大车百辆。凡官民田,十取其二,多所规划,故得据山东者三年”。这说明有些起义的领袖已经重视兴办屯垦了。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