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教育   6篇
  2014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10 毫秒
1
1.
论和谐校园建设的内涵及其意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方正泉 《江苏高教》2007,(5):111-113
和谐校园是以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思想基础和基本要求,以"以人为本、民主法制、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为基本要素的校园.构建和谐校园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保持高校快速、健康发展的必然要求,是进一步增强校园活力的现实需要,也是维护校园安定有序的必要举措.  相似文献   
2.
与社会实践相结合,逐步建立有效可行的“两课”实践教学运行模式。“两课”实践教学可以探索确立课内与课外结合、理论与实践结合、重点和一般结合,多层面和多渠道并举、走出去和请进来并举、基地式小分队活动和分散式个人活动并举的特色化的运行模式。例如:在校友集中的地区或与学校有长期合作关系的地区、企业建立基地,形成基地式活动;组建小分队,在整合社会资源和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的基础上优化组合,有选题、有项目,最终完成额定计划和目标,形成小分队式活动,使“两课”实践教学形成多种活动形式,点面结合、重点和一般结合、集中和分散结合,从而建立多样化的实践教学模式,促进实践活动有效展开。  相似文献   
3.
从感受度、参与度、认可度以及满意度等方面入手,对江南大学素质拓展教育中开展的"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文化素质学分制"及学生综合测评等进行了深入的调查,统计有效问卷585份,通过分析提出了以人为本加强个性化培养、强化社会认同、设立专门管理网站、加强协调机制和推行新的综合测评办法(试点)等一系列建设性意见。  相似文献   
4.
为适应经济全球化,知识信息化,高等教育大众化,学习终身化等社会变革的需要,高校加强创新教育,培养新时期创新人才,必须进一步加强对创新人才理念的认识,改革培养大学生创新人才的工作途径。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和创业活动是新时期创新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在此探讨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和创业活动在培养创新人才方面所起的有效作用。  相似文献   
5.
方正泉 《江苏高教》2014,(2):145-146
主体性教育理论对高校社会实践教育的改革和创新有重要意义。首先,明确了学生是社会实践活动的主体,要依据实践塑造和构建学生主体性;其次,作为保障倡导者和扶持者角色的教师要确立教师主体性;第三,在主体间性的理论基础上提出了交互式主体性教育理念,通过学生和教师的双主体协同交互,以促进受教育者主体性全面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6.
论大学生团队精神的培育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方正泉 《江苏高教》2006,(5):107-109
当前,大学生在师生交往、参与班级和校园文化活动等诸多方面都明显地表现出团队精神的缺失。造成大学生缺乏团队精神的主要原因有:学校重智育而轻德育,大学生对竞争与合作的关系认识上的偏差,独生子女自我中心意识的膨胀,社会不良影响的冲击等。大学生团队精神的培育必须在人文精神的引领下,通过思想道德修养课教学改革,关注学生日常生活和班级建设,发展学生社团等途径具体实施。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