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教育   7篇
  2011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本从思想政治素质是人的最基本素质之一,思想政治素质是人的“灵魂”,思想政治素质能动地促进人的全面素质的提高三个方面,论证江泽民同志关于“思想政治素质是最重要的素质”论断的科学性。  相似文献   
2.
奉献精神刍议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中,“奉献”被确定为公民的基本道德规范之一,也就是把“奉献”作为对公民的基本道德要求。在此,本人谈一点对奉献精神的粗浅认识。奉献精神是指为了维护社会集体利益或他人利益,个人能够自觉地让渡、舍弃自身利益的一种高尚品格。它是建立在对个人利益与社会集体利益关系的正确理解基础上的,有两个方面的基本特征:其一,谦让性,即在个人利益与他人利益、社会利益发生对立冲突不能两全时,道德行为主体能够让渡个人利益;其二,是高度的自觉性,奉献行为是一种高度自律的行为,它不是出自外在力量的压制,…  相似文献   
3.
关于"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的两点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有效地“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首先应以价值研究为起点,研究社会主义之于人类的基本价值、核心价值等基础性问题。以此为基础,全面解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容及结构并进行多渠道的构建,解决以什么引领的问题。其次要客观地分析和认识各种社会思潮的社会性质和作用,辨别多样化社会思潮当中,哪些是与历史前进方向一致的正确思潮,哪些是与历史前进方向无涉的中性思潮,哪些是与历史前进方向相背离的错误思潮,并以不同的态度方式对待,解决引领什么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德治”是一种具有强烈目的性的实践活动,它基于现实,又超越现实。目的性、实践性和超越性构成了现实“德治”活动的基本特点。一“德治”的目的性,就是“德治”的目标指向性或价值取向性,它体现的是人与社会发展的本质要求。“德治”的目的所强调的是这样两个相互关联的方面:一方面,是通过将一定的伦理原则和道德理想贯彻于社会生活和实践,使其外化为或客观化为社会公共理性基础上的普遍价值原则和行为规范。另一方面,是通过社会的道德意识形态机制,使国家的法律和各种社会规则与政策内化为社会全体公民的美德和信念。显然,这种…  相似文献   
5.
方爱东 《学周刊C版》2011,(10):166-166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综合性学习”是指:“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语文课程和其他课程的沟通.书本学习与实践活动的紧密结合。”这一目标显示了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最主要的目标还是语文能力的发展.这就说明它隶属于语文学科.要为语文学科服务。  相似文献   
6.
简论市场经济与精神文明的关系方爱东市场经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之间是一种互为依存的关系。没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和生产力的发展,就不能为精神文明建设提供强大的物质基础;同样,没有精神文明发展所提供的精神动力、智力支持和思想保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也不可...  相似文献   
7.
科学地把握和建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解决以什么引领的问题是整合、引领社会思潮的前提;辩别,吸收多样化社会思潮的积极因素,尊重差异,包含多样化社会思潮的合理因素,批评、摒弃多样化社会思潮的有害因素是实现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的途径。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