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教育   8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1.
怕写作文 ,认为作文难写 ,是不少中学生的共同心态。其实 ,写好作文并不难 ,回忆一下 ,我们每个人都曾有过这样那样的经历和感受 ,如果把这些经历或感受想清楚 ,写下来 ,就能成为一篇好作文。问题是我们处在这个“唯物”的时代 ,“实用”的力量太大了。在环境的重压下 ,大家都习惯于另样的写法 ,无论什么作文题目 ,都在最短的时间内 ,用“三层五段式”或别的什么式来完篇。文章都是一些练熟了的观点 ,千人一面的内容 ,苍白的感情 ,索然寡味的语言。于是造成了这样一种尴尬的局面 :大家都很能写作文 (什么样的作文都能在一个小时内完成) ,大…  相似文献   
2.
理想的语文教育是什么样子?语文教育的内涵是什么?众说纷纭。我觉得,语文教育的核心应该是指向生命的发展,提升人的素养,助人成长、使人成“人”。或者可以这样说:语文,是使人自由的课程。  相似文献   
3.
方钧鹤 《教育发展研究》2002,22(11):101-102
如何评价一所学校的办学水平,是社会、家庭,以及学校校长、教师、学生所关注的热点问题。对学校的整体评价,其目的在于激励校长和教师的改革热情,加快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的步伐,使学校的教育办出水平、办出特色。在扬州市教育局、教科所及教研室的支持下,前不久,本刊记者特赴扬州,并邀请了该市8位校长就学校的评价问题展开讨论。以下是校长们的发言,供读者参考。  相似文献   
4.
对运用多媒体技术优化教学的几点看法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一、应用多媒体技术优化课堂教学要从制作实用的多媒体课件入手1.由于市场上适用于课堂教学的课件奇缺,从自制多媒体课件人手,是使多媒体技术真正走进课堂的必由之路。2.多媒体技术的发展使得计算机使用越来越“傻瓜化”,实用性软件使得自制多媒体课件越来越方便。通过自制多媒体课件,可以打破教师对多媒体电脑的神秘感,振奋广大教师掌握多媒体技术的信心。3.自制多媒体课件的过程,也是教师学习、实践、提高的过程,是致力探索优化课堂教学模式的过程。自制多媒体课件的过程,为全面启动教育现代化工程,迎接知识经济的挑战起到了…  相似文献   
5.
我是一名受教育先天不足的人,由于那场史无前例的"文化革命"的原因,我16岁就成了一名自食其力的劳动者.能成为一个还能受学生欢迎,被同行认可的语文教师,直至后来能成为一名特级教师,真的有点幸运.如果要说有什么体会的话,那就是要想成为一个优秀的语文教师,首先得热爱语文教学工作.语文教学的特殊性要求语文教师不仅要有专业的知识,还要有激情,有爱心,有感情的投入,这样才能激起学生的共鸣,才能上好语文课.更重要的是,一位称职的语文教师一定要能主动反思.如果说热爱语文教学是做好语文教师的前提,那么,不断的反思则是语文教师成长的推进器.经常地主动地反思,才能打破僵化的思维模式,不断地超越旧我;才能保持生活的激情,不断地从语文教学中获得乐趣.  相似文献   
6.
方钧鹤:教育,只有关注生命的发展,才称得上真正的教育.语文教育更应体现对生命发展的关注.语文的课堂应该是充盈着生命力、生机勃发的生命课堂.但是,反观我们的语文课堂,总觉得缺了点什么.究其原因,是因为我们对语文教学的理解逼仄,满足于浅层次的教法上的变革;没有把语文教学的三维目标看做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没有把语文教学的视角投向人的生命发展内核.我认为有必要再提语文教学的生命观,强调把关注生命发展作为语文教学的不二视角.  相似文献   
7.
书本和网络     
方钧鹤 《中学语文教学》2005,(11):F0002-F0002
书本和网络是提升语文素养不可或缺的 伙伴。 一个语文老师,如果能让他的学生爱读 书,会读书,在自主阅读中有感触、有收获, 那么,即使他其他什么也没有做,仍然不失 为一个成功的语文教师。  相似文献   
8.
课堂回放 《神的一滴》教学实录 一、生本对话,提出疑问 师:昨天布置同学们认真研读《神的一滴》,静心与文本对话,走进瓦尔登湖,走近梭罗.现在,我想了解一下,你们有什么疑问? 生:这篇散文中为什么要放一首诗歌?这首诗我没全读懂. 生:将湖称为"一滴",可能是因为湖的形状和一滴水的形状相似,但为什么称为"神的一滴"? 生:"神的一滴"是神的一滴眼泪,还是一滴甘露?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