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0篇
教育   13篇
  2019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题多解     
今天的数学课上,我遇到了这样一道题:有面值10元和面值5元的钞票若干张,共计175元,10元的张数是5元的3倍。求这两种钞票各有多少张?  相似文献   
2.
《数学课程标准》把面向全体学生、形成正确的数学观、改变学习方式、转变教学方式、建立新的评价体系作为数学课程改革的基本指导思想和改革的重点。《数学课程标准》的教学理念,极大地冲击了传统教学的价值取向。在新课程的实施过程中,数学教师是在尝试中探索、在实践中反思、在交流中“互启”、在研讨中提高。  相似文献   
3.
施巍 《宁夏教育》2005,(7):100-101
新课程理念下的课教学目标由“关注知识”转向“关注学生”,数学教学要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认知体验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教学目的由“完成教学任务”转向“促进学生发展”,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原有基础上获得发展,课堂教学由“传授知识”转向“引起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构建数学知识并运用数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现介绍两节课堂事例,从课例中看发生在数学课堂中的理念碰撞。  相似文献   
4.
编辑部每月收到大量来稿,由于版面所限,每期只能刊发30余篇.为了扩大杂志的信息量,同时也为了鼓励广大读者的创作热情,我们从2007年第1~2合期开始,对部分不便全文刊登的文章,筛选、摘录其中有新意的观点和内容局部展示,希望对读者的教学教研有所启迪,有所帮助.同时,也真诚欢迎大家为此栏目撰写短小精悍的文章(千字以内).  相似文献   
5.
新课程理念下的课教学目标由“关注知识”转向“关注学生”,数学教学要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认知体验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教学目的由“完成教学任务”转向“促进学生发展”,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原有基础上获得发展,课堂教学由“传授知识”转向“引起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构建数学知识并运用数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现介绍两节课堂事例,从课例中看发生在数学课堂中的理念碰撞。课例1,在义务教育课程标淮实验教科书(北师大版)《数学》八年级(下)“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一)”这节课上,主讲教师刚介入新教材,基本上按教材…  相似文献   
6.
施巍 《宁夏教育》2008,(10):8-9
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实施与推进中,教师的教学理念、教学行为和教学方式都在发生着变化,这些变化,教师的培训起了重要的作用。根据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人的需要不是一成不变的,在不同的时期,各种需要的刺激作用是不同的。教师是新课程建设的主体力量,新课程的实施必须依靠广大教师。  相似文献   
7.
课堂教学是动态生成的过程.预设以内的生成需要教师有实践智慧,预设以外的生成更需要教学机智.  相似文献   
8.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教师走专业化道路已成为世界潮流。《教育部进一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提出:要充分发挥具有优质教育资源的学校的辐射、带动作用,采取与薄弱学校整合、重组、教育资源共享等方式,促  相似文献   
9.
所谓研究性学习,就是让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自主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获得结论的过程。目前,由于受传统数学学科教学目标、内容、时间和教学方式的影响,教学中普遍实施研究性学习有一定的困难。“研究性课题”是研究性学习的重要载体,它为“研究性学习”方式的充分展开提供了相对独立的学习机会。研究性课题具有专题性、应用性和探究性的特点,它既是所学知识的实际应用,又对学生探索问题和解决问题具有较好的训练价值。因此,教学中教师必须  相似文献   
10.
施巍 《宁夏教育》2004,(1):27-28
一、存在问题新课程改革虽然早已进入实施阶段,但就教学过程而言,仍然存在着一些弊端,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1)课堂教学仍以教师的讲解为主,学生主动探索的少。课堂教学中像是学生在“动”,实际上学生是在被动地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即“学生跟着教师转”,学生很少有机会通过自己的活动与实践获得知识与发展,学生很少有机会表达自己的理解和意见,不利于创新思维的发展。(2)教师虽然能提出一些高质量的问题,但学生没有充分参与的时间与空间。教师提出问题,学生稍一迟疑,教师马上提示;学生还未认真思考,教师就已说出了答案。学生独立思考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