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教育   7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4年   1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1.
【挂枝儿】和【挂真儿】常被人误解为音同实亦同。其实二者的关系并非如此简单。在南曲作家那儿,南曲【挂真儿】与小曲【挂枝儿】二水分流,并不混淆,明人只在指称小曲时把二者混用。【挂枝儿】虽然是南人向北人小曲【打枣竿】学习的产物,但同时也吸收了南曲【挂真儿】的营养,并因此易名。【打枣竿】是其源头,《挂真儿》是汇入其中的流。  相似文献   
2.
易安词 ,除了传统意义上的“婉约”之外 ,更有一种清拔、俊逸之风  相似文献   
3.
2004年9月27—28日,王学奇先生《宋金元明清曲辞通释》学术研讨会在河北师范大学学术交流中心隆重举行。来自南开大学、首都师范大学、武汉大学、南京大学、南京师范大学等院校的著名专家学者及王学奇先生的部分弟子后学共50余人参加了会议。会议由河北师范大学副校长王长华教授主持,河北师范大学校长苏宝荣教授致开幕词。  相似文献   
4.
中国古代文学课程是中国语言文学系的专业基础课程,在巩固学生的专业知识,培养学生的阅读感受能力、欣赏批评能力等方面承担着重要的功能.若借鉴比较文学的意识和研究成果,把中国古代文学置于世界文学的参照系中讲授,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世界文学观念和国际视野,有利于更新传统的封闭的民族文学史观,有利于学生在比较中深入理解中国文学的特色.  相似文献   
5.
着重探讨《豆棚闲话》的小说场景"豆棚"对于小说的意义。它聚集各色人物,以乡野文化解构传统;与故事世界相互映衬,形成间离效果;而各则故事之间及故事内部看似散漫实则有内在逻辑,犹如藤蔓,自由伸展,扭结交错,构成有机的生命体。  相似文献   
6.
元代周德清是系统收集梳理元曲曲牌的第一人。他在《中原音韵》中开列了"乐府三百三十五章",分属于12宫调之下。这个调名谱囊括了元曲的绝大部分牌调,成为此后元曲曲牌研究的起点。但它毕竟是元曲曲牌研究的草创之作,尚有粗疏之处,有重新检讨的必要。本文即根据元陶宗仪《辍耕录》卷二十七"杂剧曲名"表、明臧晋叔《元曲选》所录"天台陶九成论曲"曲牌表及《太和正音谱》、《北词广正谱》、《南北词简谱》、《北曲新谱》等曲谱,对照现存元曲作品,对《中原音韵》"乐府三百三十五章"失收、误收、重收曲牌进行了辨正,共增补曲牌12章,删并曲牌18章。  相似文献   
7.
元明并无"带过曲"的称谓,但从元明曲论、曲选对带过曲的评点、著录中,我们还是能看出当时人的带过曲观念及其变迁。元人的带过曲观念非常随意,甚至自相矛盾:有时将它看作一个整体,演唱时强调各曲牌间的的衔接;有时又随意拆分,作单曲看待。但元代曲选无一例外地将带过曲归入小令,表明二者相较,整一性仍然占据上风。至明代,带过曲入套现象普遍,带过曲观念与集曲观念合流,逐渐成为创制新调的方式之一,带过曲曲牌与单个曲牌的界限逐渐模糊。以此为参照,本文主张将带过曲归入小令,其本质是小令的联唱。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