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教育   8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6年   2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促进地方农业院校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育和经济应是互为支撑协调发展的关系。现在地方高等农业院校与区域经济发展还存在一些不协调的因素:人才的培养和流向与农村经济发展需要不相吻合,科技的创新和转化跟不上农村经济发展的需要,政府的支持与协调还不到位。主要对策有:高校要及时调整人才培养方案和研究方向,积极探索新型合作道路,政府为教育与经济的接轨搭建平台。  相似文献   
2.
培养农村基层人才的直通车——“一村一名大学生工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时赟 《成人教育》2006,(6):64-65
高等教育为农村基层培养人才的问题,关系到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一村一名大学生工程”为使人才通向农村,改变人才培养模式,为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改革起到了一定的引导作用。高级人才走向农村基层,才能推动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战略在农村的实施,才能促进农村的科学发展和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3.
近代高等农业教育通过科学研究服务农业经济、开展技术推广,把知识和技术送往农村、开展乡村教育运动,推动农村社会发展等实践活动,探索农业教育,促进中国农村、农业振兴的途径。一些农业教育家的思想和农业教育实践对今天的农业教育改革仍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4.
时赟  李艳  翟广运 《成人教育》2009,29(8):10-11
在近代乡村教育运动中,高等农业院校进行了艰苦的探索和实践,走出了一条高等农业教育服务“三农”的道路。他们强化了高等农业院校的社会服务职能,培养农业技术专门人才,以科学研究推动近代农业经济发展。开展科技推广工作,促进了农业技术下乡。高等农业院校在乡村教育与建设运动中发挥了其他高校、其他学科、其他学者无法替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张之洞是我国近代大力倡导农业教育的重要人士之一,他提出了系统的近代农业教育思想,并身体力行创办了中国最早的农业学堂,成为近代农业教育的创始人之一.他高度重识农业科技和人才的作用,大力倡导近代农学教育和培养农业人才,他重视西方农业科学的引进与成果运用,重视农业教育、推广和农务管理的协调统一,推动了农政改革.张之洞作为晚清农业教育思想家的典型代表,首次把农业教育纳入近代教育体制中,为近代农业教育的创建做出了突出贡献.  相似文献   
6.
新时期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要更新观念,选准契机,实现爱国主义教育与"四个课堂"有机结合.一是搞好思想政治课教学,激发大学生爱国情怀;二是搞活校园文化建设,培育大学生爱国情操;三是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升华大学生爱国品格;四是利用互联网信息媒体,打造爱国主义教育新高地.  相似文献   
7.
"太行山道路"的办学特色是在独特办学理念的指导下经过长期办学实践而形成的.河北农业大学创建早期确立了独特的办学理念,形成了独特的管理体制,在此基础上三大职能结合的长期办学实践形成了河北农业大学早期的办学特色,成为"太行山道路"的历史起源.  相似文献   
8.
近几年,各农业院校围绕农业科技与经济怎样紧密结合这一问题进行了积极探索,在探索中创办了“河北农大科技市场”。几年运作,展现了很好的发展前景。 面对市场,农业生产不只要求单一高产,更重要的是要实现“两高一优”农业。这就需要将大批农业科技成果物化并推广应用于生产,转化为生产力。但长期以来,高层次科技机构各自为战,基层科研机构力量薄弱,致使农业科技难以与经济密切结合。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