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教育   4篇
综合类   1篇
  2022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1.
沈从文湘西作品中有关游泳的描写很多,在考证其是否会游泳的同时,从审美情趣、动机性遗忘、民族心理等方面发现其中的文化意蕴。  相似文献   
2.
德夯苗寨的个案表明,乡村旅游社区参与的难以操作主要是乡村旅游中各层面的文化冲突,通过更新传统观念、发展民族教育、寻找原生态文化与舞台展演的平衡点等文化调适的方式,有可能让乡村旅游走向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从文化调适的方式入手,乡村旅游的社区参与有望从理论层面走向具体操作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3.
课程开发的本质一定程度上就是知识的选择.目前,校本课程多停留在教学层面的计划和课程的具体实施上,而较少从课程开发、知识选择的角度去考虑课程内容的设置,更缺乏根据儿童的生活实际去选择适合其兴趣爱好、促进其全面发展的内容.在民族地区,校本课程中的知识选择,要注重学生的主体性,体现对学生发展的切实关照;要在注重文化多样性的基...  相似文献   
4.
湘西苗疆边墙的军事防御与控制功能已经逐渐消失,由苗疆边墙而带来的白帝天王崇拜的复兴在边墙修建时期成为缓解苗、汉冲突,整合社会秩序的对话工具,在苗疆边墙地区军事冲突消失后的今天,仍然成为苗、汉、土家族民众调适内部冲突,维持群体关系,倾诉内心痛苦,释放焦虑情绪,表达心中期望的对话渠道。苗疆边墙地区的苗、汉、土家族民众凭借白帝天王崇拜化解内部冲突,整合社会力量,逐渐达到相互间平等对话、和谐发展的目的。  相似文献   
5.
当前一地些区特别是民族地区的校本课程开发只注重地域性、乡土性、民间性、传统性,强调文化传承,忽视了现代社会文化间的交融与互动,特别是忽视了课程主体即学生的发展.教育就是要满足每一个孩子的发展需要,为孩子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校本课程作为学生发展的一个平台,应从人性需求出发,重视人本主义教育理念,培养学生多元发展所需要的认知能力、想象能力、创新能力等综合能力,以体现回归人性的教育理念.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