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教育   5篇
  2009年   1篇
  2005年   3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9 毫秒
1
1.
论影视教育中的视听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视听文化时代的到来。影视教育已经成为重要综合性大学的标志之一。高校的影视课教学不仅要承担影视艺术鉴赏的任务,更重要的是要将影视教育与传媒教育结合起来,成为现代意义的大影视教育,将教学目标指向21世纪信息传播的互通和共享。  相似文献   
2.
女书意味着女性由“沉默”走向了“独白”,这是它在中国女性史乃至世界女性史上的意义.在女书文化拥有的那个隐秘的女性话语空间里,男性的缺席和女性有限的控制权使女性自我的书写成为可能.但是,生活在男性话语中心的传统女性注定无处可逃;故而女书要成为女性一种真正意义上的自我书写,又是终究难以可能的.  相似文献   
3.
4.
《家族以外的人》、《永久的憧憬和追求》都是写于萧红1936年客居日本期间,中间仅有三个月之差,但这两篇同属于童年母题的文本创作所表达的人生体验在某种程度上显得绝然不同。事实上,萧红凭借她天赋般的才能,从《家族以外的人》到《永久的憧憬和追求》,从国内走到国外,萧红作为个体的、女性的精神创伤已升华为民族的、全人类的审美思考和哲学思考,她完成了由女性个体的寂寞情怀向民族与全人类生命本相意义的探索,标志着作家走向成熟的关键转型。  相似文献   
5.
要准确理解和把握沈从文创作思想的内涵,就必须熟悉其作品,在小说中,沈从文对社会人生的认识往往是包含在人物事件的描绘中;在散文中,沈从文却常常直抒胸臆,点明笔下人事的内在蕴函。散文《箱子岩》悲哀于在压迫下湘西少数民族生命主体性的丧失,悲愤于民族灵魂溃烂而趋向衰败。窥视《箱子岩》尚未阐明的主题便是:民族精神的改造;对待人事的内在蕴涵便是:哀其不幸,恨其不争。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