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教育   8篇
综合类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3篇
  2009年   3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难怪”最早出现在元代。在元明时期,“难怪”多带体词宾语,作为动词短语使用。到清代,出现了大量“难怪+主谓短语”的用法,其中主谓短语表示消极意义。到清代晚期,“难怪”后面的主谓短语可以表示积极意义,这种用法的出现标志着“难怪”词汇化的完成。  相似文献   
2.
隐喻既是一种思维方式,也是一种语言现象、文化现象.它以相似性为基础,并借助于想象和联想,是产生新词新义最经济的方法.本文从隐喻理论出发,分析了隐喻在新词新义产生过程中的作用,并提出了对外汉语教学中隐喻化词汇的教学对策.  相似文献   
3.
副词"才"表示对某种规律或参照标准的偏离,是例外的语法标记。根据"才"的分布情况,"才"的义项可以划分为:1)表示少量;2)表示大量;3)表示唯一条件或原因下的结果;4)用于特殊句式。  相似文献   
4.
“有”字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有”字句研究易正中一“有”字是现代汉语中用法比较特殊的动词。它是动词,但不表示行为、动作;它表示的是事物的某种关系,或表领属关系,或表存在,或表评价。“有”字在语义方面的特殊性决定了它具有不同于其他动词的特征:一般说来,动词不能受程度副词的修饰,而...  相似文献   
5.
“终于”经历了由跨层结构“动+介”到副词的词汇化过程。先秦时期,“终于”连用的情况就已经出现;两汉时期使用频率大大增加;从隋唐五代一直到清朝,作副词的用法也基本成熟;现代汉语里,彻底完成其词汇化过程。其词汇化的主要动因是句法环境的改变和语义虚化。副词“终于”主要表示预期结果的实现或未实现。  相似文献   
6.
本文对“老/小+姓+亲属称谓”的构成方式、组合形式、形成原因及语用功能进行了探讨.该面称形式是由“老/小+姓”和“姓+亲属称谓”并用而形成的,具有识别功能强、内涵丰富等独特的语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小+姓+哥/姐”是在湖南大部分地区流行的一种面称方式.本文分析了这一面称方式兴起与流行的原因、构成方式、感情色彩、语用功能、形成原因以及运用规则,并对其发展趋势进行了预测.  相似文献   
8.
文章对“说实话”由句内成分到句外成分的演变过程及其作为话语标记的语用功能进行了探讨。研究表明:“说实话”的虚化经历了行域、知域和言域3个阶段;其之所以虚化为话语标记,有自身语义的原因,也有语境的因素。  相似文献   
9.
以“看谁还敢Vp”和“我让你Vp”为例,从句法特征、语义特征及语用特征等几个方面对“惩戒”功能句型进行了探讨。其中的“X”既可以是动词,也可以动词短语。“看谁还敢Vp”和“我让你Vp”均可表达“惩戒”意义,即伴随着惩罚进行警告,前者主要用于先实施惩罚再予以警告,后者主要用于一边实施惩罚一边加以警告。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