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0篇
教育   3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我国的定期出版物对已故的列·伊·梅奇尼柯夫的这本书守口如瓶。这意味着什么呢?也许它不值得注意么?然而无论什么人只要接触此书作者的观点,都不会看不见其中的内容比我国“主观社会学者们”的全部著作要更为严肃得多。法国文献比俄国那些写得不错的社会  相似文献   
2.
(一)车尔尼雪夫斯基在给金格列克的《克里米亚战争故事》加的一条附注中,对维克多·雨果作的具有真正独创性的评论,读者还记得吗?如果不记得了,大概您会很高兴重温一遍的。那段话是:“直到1848年2月,维克多·雨果还不懂得他自己考虑政治问题的思想方法是什么样的,那时他还不曾考虑过这个问题,虽然他是个顶好的人和正直的好公民,是个有名的关怀家庭的人,他赞同一切好的事物——拿破伦一世的光荣,亚历山大一世义士般的宽宏大量,奥尔良公爵夫人(她是  相似文献   
3.
大家都把俄国当前的局势称作过渡性的。近几年激化起来的革命斗争,向善于思考的人们清楚地表明:如果不对我们的社会政治关系进行深刻的变革,就无法指望俄国社会能有什么平稳和正确的发展。大家都期待着变革,都在程度不同地要求变革。大家都同意这样一种意见:不可抗拒的逻辑不允许我们停留在以前朝代的半截子改革上。有些人奉劝政府退回到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