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教育   2篇
科学研究   1篇
信息传播   2篇
  2023年   3篇
  201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 毫秒
1
1.
景恬 《甘肃教育》2023,(13):63-70
为科学表征甘肃省基础教育信息化发展现状,本文从信息化应用、信息素养、信息化环境、信息化发展优势、信息化发展劣势、信息化发展需求这六个维度构建教育信息化现状调研同心圆模型,在甘肃省基础教育领域开展相关调研。通过调研发现,甘肃省基础教育信息化应用得到普及深化,人员信息素养大幅度提升,信息化环境日益优化。但仍存在安全绿色用网水平尚不高、“互联网+教育”大平台功能不够完善、服务能力有待提升、人工智能教育应用覆盖面小和应用水平低等问题。据此,对甘肃省基础教育信息化发展提出持续加强顶层设计、系统规划和督导评估,建设教育专网、完善“互联网+教育”大平台,优化数字教育资源供给模式,持续开展人员信息素养提升工程,着力创新推广信息化应用模式等建议。  相似文献   
2.
景恬 《人天科学研究》2011,10(2):174-176
对WebQuest探究教学法进行了论述。以《戏剧大舞台》作为案例,论述的该方法的实施过程。对信息化环境下开展语文综合性探究教学有一定的实践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3.
对WebQuest探究教学法进行了论述。以《戏剧大舞台》作为案例,论述的该方法的实施过程。对信息化环境下开展语文综合性探究教学有一定的实践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4.
视障者作为数字弱势群体虽受益于数字媒介,却也面临了多重复杂的不平等。本文主要关注视障群体在数字媒介使用及融入过程中,其数字媒介可及性、感知媒介歧视与数字媒介使用态度之间的关系,以刺激—机体—反应(SOR)理论为框架,构建三者之间的理论模型。研究发现,视障者数字媒介可及性较高,但服务可及性及技术可及性仍需加强。媒介可及性正向促进视障者数字媒介使用态度,自尊与主观社会支持在其中起中介作用。本文认为技术不能孤立地发挥作用,媒介、个体、社会三者密不可分,因此真正的“可及”是在视障者主动选择、市场快速响应、国家创造机遇基础上的“可获取”。视障者媒介使用研究也应当弱化其生物性,突出社会性,以更好地“呈现”而非“代理”这一群体。  相似文献   
5.
伴随着社会转型期家庭结构与育儿理念的变化,父母面临着十分普遍的“育儿焦虑”现象。本文结合拓展的并行处理模型建立研究模型(EPPM)对305份有效问卷数据进行结构方程模型检验,对我国社交媒体中的父母在线信息接触与育儿焦虑之间的关系、影响机制进行分析。研究发现:社交媒体成为影响父母育儿焦虑的重要因素,育儿信息获取频率正向预测了父母的整体育儿焦虑;主动、被动信息获取模式皆正向预测了父母的育儿焦虑心理与行为,均正向影响父母的感知风险与感知效能,感知风险与感知效能起中介作用;传递风险类信息会增强父母的育儿焦虑,缓解风险类信息会降低父母的育儿焦虑,感知风险与感知效能起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