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教育   6篇
信息传播   4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20世纪90年代兴起于美国外交史学中的"文化转向",存在着无视传统外交史学与文化转向的关系、夸大文化转向的革命性的倾向。回顾传统美国外交史学可发现,现实主义传统在方法论上忽视了文化因素和文化分析,但进步主义传统的修正派史学家威廉·A·威廉斯却为外交史学提出了文化分析的框架,并深刻影响了后来者,为文化转向打开了最初的大门。美国外交史学面临的一个问题就是如何调和传统范式和新兴文化转向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曲升 《兰台世界》2007,2(7X):25-26
本文以战后美国外交史学发展为线索,检视美国外交史学家对档案的利用情况,廓清档案在外交史研究中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威廉·A.威廉斯提出的改造美国社会的方案,建议在外交方面实行"对革命门户开放"的政策,在内政方面建立一个"民主社会主义共同体联邦"。威廉斯对美国国内的政治和社会力量,从自由主义到保守主义,再到新左派,逐一进行了分析。然而,他并没有找到可依靠的、改变美国社会的力量,从而使自己的重建方案沦为一种"乌托邦"。  相似文献   
4.
曲升 《兰台世界》2007,(21):69-70
19世纪中后期,欧洲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偌大的中国被分割为不同的"势力范围".  相似文献   
5.
本文以战后美国外交史学发展为线索,检视美国外交史学家对档案的利用情况,廓清档案在外交史研究中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在美国学界对于著名新左派史学家威廉·A·威廉斯的美国外交史学研究中,一个流行的看法是,威廉斯是一位经济决定论者,他对美国外交的思想文化层面(或意识形态层面)重视不够。实际上,这是一种流行的谬见。威廉斯为美国外交史提供的不是一种经济解释框架,而是一种文化解释框架。然而,不管是将威廉斯的方法论归结为"经济决定论",还是归结为"唯心论",都是对威廉斯外交史学的一种简单化解读。"简约主义"的标签不可轻易加在威廉斯的头上,因为他在其概念框架内清醒而巧妙地处理着观念与现实、结构性因素与人的能动作用、必然性与偶然性之间的关系。重新认识威廉斯的美国外交史学,对美国外交史研究至今仍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期待了很久,《美国外交思想史(1775—2005)》终于付梓面世了。当该书作者之一王玮教授把这部50余万言的大作送到笔者的手上时,我隐约感到了它在学术上的厚重。迫不及待地打开,从导言读起,恢宏的气势,迭出的新见,流畅的文笔吸引着我,使我欲罢不能,只得一口气读完。掩卷之余,遐思万千,突出的一点是我更加确信自己最初感觉的正确——此书完全称得上一部学术力作、学术精品,它的出版是近年来我国美国外交史学研究所取得的一项重大成果,必将推动这一研究领域向纵深发展。  相似文献   
8.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指出,要“在继承党的思想政治工作优良传统的基础上,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途径、新方法,努力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增强实效性”。2006年是长征胜利70周年。在这个特殊的年份里,纪念当代中国革命史上这一极具传奇色彩的重大事件,充分发掘和运用这个精神宝  相似文献   
9.
曲升 《兰台世界》2007,(11S):69-70
19世纪中后期,欧洲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偌大的中国被分割为不同的“势力范围”。欧洲士兵的凶残、商人的剥削以及中国人眼中最邪恶的传教士的文化宗教侵略……随着外国势力的深入.亡国灭种的阴云笼罩在华夏大地上。然而,腐朽的清政府对此不仅束手无策,而且也似乎无动于衷。中国人起而反抗时,他们完全是自发的。1900年,一场源于下层民众、由干百万农民发起参与的名为“义和团”的运动开始在全国范围内蔓延开来。义和团以“灭洋抗官”、“扫清灭洋”等为口号。其目的就是把外国势力从中国驱逐出去。他们手持刀剑、长矛以及占式的滑膛枪等各种传统武器,同掌握近代科学技术.用先进武器武装到牙齿的外国侵略者展开了殊死搏斗。[第一段]  相似文献   
10.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指出,要“在继承党的思想政治工作优良传统的基础上,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途径、新方法,努力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增强实效性”。2006年是长征胜利70周年。在这个特殊的年份里,纪念当代中国革命史上这一极具传奇色彩的重大事件,充分发掘和运用这个精神宝库,对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具有重要的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