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1篇
  免费   0篇
教育   20篇
体育   1篇
信息传播   30篇
  2015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4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4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篇
  1957年   1篇
  195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曲辰 《档案时空》2003,(9):15-16
危险的敌人!”“废物”,抓到他也呕气。北平和平解放前夕,蒋纬国曾试图绑架傅作义,这一鲜为人知的秘密,直到半个世纪后才由当事人披露出来。“平津战役”是按照毛主席的战略方针,采取围而不打,隔而不围,目的是争取和平解决,最大限度地减少战争损失。但傅作义在北平城里拥有重兵,故仍持顽抗态度。为了以军事压力迫使他走和平道路,1948年12月毛主席命令东北野战军先打张家口。张家口是傅作义的生命线,既可从海上南逃,又可从陆路西撤,自然要拼全力保住,于是派出他的主力35军驰援,35军一离开北平城,就被我军分割包围,全歼于新保安一线。这样一来…  相似文献   
2.
《与陈伯之书》:“如何一旦为奔亡之虏,闻鸣镝而股战,对穹庐以屈膝,又何劣邪!”“奔亡之虏”注释力“奔走逃亡的北方异族。虏,当时称北方异族。”按此注甚误。“虏”是古代对敌人的贱称,如敌系北方异族,则称“北虏”、“胡虏”。《与陈伯之书》第三段就有“北虏僭盗中原”的说法。单一个“虏”字,未  相似文献   
3.
黄帝战蚩尤,是平定叛乱的军事斗争;黄帝战炎帝,是反对分裂的军事斗争.黄帝总结了两战发生的经验教训,加速了肇造大一统国家制度的历史进程,建立了中央集权的国家制度,并开始实行了选贤任能的“禅让制度“.  相似文献   
4.
如今结婚,"百年好合"的汽车一长溜,茶陵与江西莲花县接界的湘赣边一带却流行一种措婚的习俗.<茶陵州志>载:"捎婚始见于明末,盛行于清代".解放后,笔者还见过多次.  相似文献   
5.
湘潭代代相传的旧式婚礼,有一套固定程序.而婚礼中的"赞"贯串始终,是婚礼的重要组成部分."赞"就是对新郎新娘的赞美、祝福,也含有逗趣逗乐的成分.说"赞"的人,相当于现代的"主持人",一般要求口齿伶俐,有一定语言艺术.这样的人才,农村不乏其人.  相似文献   
6.
李东阳(1447-1516),字宾之,号西涯,祖籍湖南茶陵。四岁能诗,有神童之称,十八岁中进士,入翰林院,历任编修、侍讲、侍讲学士等职。翰林院地位虽高,但不预政事,但李东  相似文献   
7.
根据对历史文献和遗址文物的分析研究,可以认定蚩尤为塞上人,其位为黄帝和炎帝的臣属,死葬于涿鹿.  相似文献   
8.
新编高中教材第六册选入了严复《天演论》的第一篇《察变》,这对扩大高中学生的阅读范围,开拓他们的视野是很有好处的。《天演论》是一部译得很别致的书,它并不是赫胥黎原著《进化论与伦理学》的忠实译本,严复不仅对原文多所选择取舍,译文多处“置倒附益”,而且往往将原书中所举的事例改换为中国古籍中的事例,此外还附以许多长篇按语,根据自己的需  相似文献   
9.
中学语文课本关于《风景谈》的题解说『这篇文章是作者1940年底在重庆写的。作者曾应约到当时的新疆学院讲学,1940年5月到12月访问过延安,亲眼看到了解放区军民的战斗生活,感受到他们的崇高精神,写下了这篇文章。』此说大体不错,其中关于作者访问延安的时间说得不够准确。据茅盾本人的回忆录之二十六《延安行》(《新文学史料》1985  相似文献   
10.
谈谈鲁迅     
不要一味钻在文学里鲁迅本来是学自然科学的,先后学过机械、开矿和医学。1906年立志提倡文艺运动以后,他也没有放弃自然科学,他在中等学校教过生理和化学,他的杂文中常常提到自然科学问题。到1930年,鲁迅还翻译了日本学者刈米达夫的生药学著作《药用植物》,他还打算翻译卷帙繁浩的科普名著《昆虫记》呢。有一次,一处学校请鲁迅去讲文学,鲁迅说:“诸君的所以来邀我,大约是因为我曾经做过几篇小说,是文学家,要从我这里听文学。其实我并不是的,并不懂什么。我首先正经学习的是开矿,叫我讲掘煤,也许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