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教育   7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由于历史的原因,我们对传统语文教学各个层面缺乏深层的系统的清理。两千多年的传统语文教学确实包含着许多陈腐的内容,它压抑、窒息着今天语文教改的活力和生机。但是,其中也确实蕴藏着不少闪烁着人类智慧的精神财富,对它的清理,且借鉴于今天的语文教改,怕也不无益处。由于传统语文教学始终依附于儒家文化教育而弱化了个性,我们探寻传统语文教学“意会性”发展的历史、积淀的过程以及生成的背景,只能从历代教育家、思想家的总论及经史哲学著作中寻章摘句入手,有时还须透过宏观的教学论的言论中去窥视、去发现。“意会”这个概念在各个时期,在不同的教育家,即便在同一个教育家不同著作中,表述也  相似文献   
2.
曹动清 《上海教育》2009,(13):53-53
何谓“活力课堂”?我以为,就是“使课堂充满活力”。它不是“充满活力的课堂”,因为,这是一个动态的描述,动态的描述比静态的描述要难,但它更能反映教育规律的特征。也不能将其仅仅理解为“使课堂教学充满活力”,这样的理解太狭窄。“课堂”,是一个“场”,教学只是它其中的一个部分,当然是一个重要的部分。“使课堂充满活力”的主要对象一个是“教”,一个是“学”。“教”的层面可以“使课堂充满活力”,“学”的层面也可以“使课堂充满活力”,它们之间是相互制约的。  相似文献   
3.
新旧世纪交替之际,对于语文教育界最具意义的是:一、上世纪末,语文考试“标准化”试题终于遭到非议,而日趋淡出;二、是新世纪初,古诗文诵读重新得以肯定,且冠以“工程”加以倡导。“标准化”试题日趋淡出,古诗文诵读得以倡导,二者有着内在的联系,二者其实是语言教育呼吁“返朴归真”之使然。  相似文献   
4.
5.
6.
新时期语文教学理论出现了“危机”,这并非危言耸听。因为它自身的弱点。必然走向这种困境。我们认为新时期语文教学理论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是文革以前一批有影响的中学语文教师对自身教学深验的总结:二是那些师范院校讲“中学语文教学法”的大学教师对我国现代语文教学历史的总结。他们构筑理论框架时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从“正统”的哲学出发,把语文教学理论建立在狭隘的方法论之上,用“对立统一”,的原则去把握“教”与“学”、“文”与“道”、“读”与“写”、“讲”与“练”等语文教学中存在的诸因  相似文献   
7.
《上海教育》800期特别策划“课堂在转型”——“经典课堂”“现代课堂”“未来课堂”,仿佛展现的是一幅教育艺术的长廊,驻足于前,让我流连忘返。这不仅仅是改革开放以后上海基础教育改革之缩影,而且我们曾经身临其境。2009年,上海学生第一次参加OECD组织的PISA测评,成绩位居第一,毫无疑问,这是上海基础教育改革30年成果之展现,我们为之欣慰,为之鼓舞。然而,我们不应该驻足于前,应该继续前行。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