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0篇
教育   14篇
  2008年   3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所谓问题意识,是指学生在认识活动中面对一些难以解决的实际问题时,产生的一种怀疑、困惑、探索的心理状态。这种状态可以促使学生积极思维,不断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它反映了学生思维的独立性和创造性。传统的课堂教学基本采用“灌注式”教学,而现代教育要求采用“启发式”教学。启发式教学的本质在于促进学生积极思维,从而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当教师不再把现有结论教给学生时,学生才会有自己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可能。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就是要让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主体作用,敢于也善于提出问题,将教师本位转变为学生主…  相似文献   
2.
小学科学教材已经走进了我们的课堂。为此,我们教研室组织了十几名小学科学骨干教师多次在基层学校围绕科学新教材的使用召开研讨会。每次活动老师们积极上课、评课,畅谈对科学课程标准的理解,也对科学课堂教学的现状做了冷静的分析和思考。笔者对多次的研讨情况作如下的概括和  相似文献   
3.
之前的小学《自然》改为如今的《科学》是这一轮课改的一个亮点,尤其是科学探究作为一种崭新的学习方式正逐步得到科学教师们的认可。《科学》课的学习使学生主动了、积极了,科学课堂活跃了、热闹了。要使科学教学朝着更健康、有序、有效的方向发展,笔者认为在科学教学中应注意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教材分析《太阳和影子》是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第五单元《太阳和月亮的移动》的第一课,是地球和宇宙部分的入门课,也是教材首次向学生介绍有关天文方面的知识。学生们对太阳和月亮是比较熟悉的,但对其中的许多奥妙并不了解。教师引领学生从司空见惯的现象入手,开展有意义的探究活动,通过画画、玩玩、议议、写写等形式的活动进行教学。经历了这样一个自主活动、自我探究的过程,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一定会得到提升。教学时,教师要选择天气晴朗的日子进行活动,场地条件也要有利于学生进行观察。教学目标过程与方法1.学生会观察阳光下物…  相似文献   
5.
本课是苏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奇妙的声音王国》单元的第一课。声音是自然界非常普遍的现象。至于声音是怎样产生的?学生一般没有留心去思考过。基于学生这样的实际,教者设想从学生非常熟悉的问题入手,让学生经历“倾听声音”、“制造声音”、“认识声音产生时物体的变化”等一系列研究声音的科学探究活动,进而得出“声音的产生与物体的振动有关”的科学结论。一、倾听声音师:同学们,刚才你们听到什么了?(教师示意上课铃声)生:上课铃声。师:上课铃声在提醒我们干什么?生:该上课了。(上课。起立。同学们好!老师好!)师:同学们,生活中除了…  相似文献   
6.
本课是苏教版科学《生命之源——水》单元的第2课、  相似文献   
7.
【教学内容】 苏科版小学《劳动与技术》四年级下册21~23页。  相似文献   
8.
《观察蜗牛》一课是苏教版三年级下册《观察小动物》的内容。这一单元主要是训练学生观察、仔细地观察,并理性地思考动物与人类的关系。该课知识难度不大,问题是如何激发学生的观察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真正的价值是通过观察,培养学生探究过程中的能力。让学生有观察和描述的机会与途径,经历一次扎扎实实的科学探究活动。教学过程如下:  相似文献   
9.
曹卫栋 《科学课》2008,(10):16-17
本课是苏教版科学《生命之源——水》单元的第2课、  相似文献   
10.
教学内容苏教版《科学》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冷和热》第一课。教材分析把一杯热水放在桌子上,水的温度会慢慢下降。对这种司空见惯的现象,学生可能从未想过其中的科学道理。这一课的教学内容旨在从这些日常现象入手,通过实实在在的探究活动,让学生建立起温度的概念,学习测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