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8篇
教育   22篇
科学研究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会意字不是造字者随随便便捡几个相关的字或符号凑在一起从而造出来的,而是造字者经过义素分析之后精心挑选有关字符组装而成的。这说明,会意字的产生经历了义素分析这一过程。而义素分析属于析义,因此,会意字的产生经历了析义阶段。义素分析法并非现代西方人首先发明的,而是古代中国人首先发明的。中国人首先发明并使用义素分析法,比西方人提出并使用义素分析法要早三千多年。  相似文献   
2.
汉语中的词究竟有没有词尾,这是一个有待妥善解决的问题。要甄别现代汉语词尾,必须有正确的甄别方法。甄别现代汉语词尾的正确方法是:处于词的后面位置上的虚语素,起到构成新词作用的为后缀,否则为词尾。"×子、×头、×儿、×们"中的"子、头、儿、们",若为处于词的后面位置上的虚语素,又没起构成新词的作用,是词尾,否则不是。"无词尾说"不正确。前人的"有词尾说"也不完善。只有找到词尾与后缀的本质差异,确立甄别现代汉语词尾的正确方法,才能对现代汉语中客观存在的词尾做出准确的甄别。  相似文献   
3.
我国应认真总结和汲取国内外结构安全管理方面的经验和教训,逐步改善和提高我国土建结构工程的系统安全管理水平,多方共建具有中国特色的结构安全管理体系.我国土建结构的系统安全问题十分严重,问题的严重性既体现在认识上又存在于实际,而对结构的系统安全管理认识不足可能是更深层次的问题.本文首先对我国结构设计规范的安全设置水准进行了简要的论述,继而有探讨了对可靠度的设计方法,对提高建筑结构设计安全度问题,提出了以下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4.
王力主编<古代汉语>(修订本)<左传·僖公三十年>中的"敢以烦执事"后用了句号,"敢"不应该解释为"冒昧",这样的理解违背了汉语中的"因果-假设反成"规则.根据这一规则,"敢以烦执事"后应该用问号,"敢"应该解释为"岂敢".  相似文献   
5.
美丽中国体现了自然环境的山清水秀,代表了社会生活的物质富足,突出了自然之美、人文之美以及二者协调发展的和谐之美。可以说,美丽中国的内在价值便是为了实现人、自然、社会三者之间的和谐发展,而人、自然、社会之间的和谐发展也是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的核心观念。因此,有必要运用马克思生态思想这一科学理论来指导美丽中国建设。  相似文献   
6.
一词一义的形成过程是词的制造者为一个意义选配一个“词的语音形式”的过程。一词多义的形成过程是新的词义与旧的词音相结合的过程。多义词中本义之后的义项都是由本义直接或间接地“引进”到同一个“词的语音形式”之中的。词的本义不能“产生出”或“带出”词的新义, 故词义不可“引申”而出。“词义引申”说未能真实反映多义词中本义之后的义项进入同一词中的客观过程。古汉语中的多义词皆词义引进所致。词义引进表现为“一义一进”和“一义多进”。  相似文献   
7.
本文就普通话水平测试中语气助词“啊”的音变问题阐述了新的观点。文章认为, 语气助词“啊”的音变不必强求, 理由是: 1. 语气助词“啊”只具有音变的可能性,不具有音变的必然性; 2. 语气助词“啊”具有音变的另样性; 3. 语气助词“啊”具有不音变的现实性。文章把“啊”的音变划分为三类: 直接拼读式音变、半直接拼读式音变和间接拼读式音变。  相似文献   
8.
对于古汉语被动表示法,历时角度的研究以往有过①,而共时角度的探讨则尚缺。本文主要从共时的角度探讨几种被动表示法的修辞功能,并比较其差异。先把古汉语被动表示法简要列举如下。首先是三种“独立式”:(1)“于”字式,例如:“克伤于失,流血及屦。”(《左传·成公二年》)(2)“见”字式(含“被句,例如:“信而见疑,忠而被诱,能无怨乎?”(《史记·屈原列传》)(3)“为”字式,例如:“卫太子为江充所败。”(《汉书·霞光传》)“兵挫地削,亡其六郡,身客死于秦,为天下笑。”以史记·屈原列传》)其次是两种“融合式…  相似文献   
9.
使成式产生时期的确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使成式的产生时期,学术界说法不一,分歧较大。要鉴别确定使成式,关键在标准。王力先生所讲的使成式特征难以作为鉴别的标准。确定使成式的标准当是:能使其变换为使动用法、兼语式,加“得”或“不”式、处置式等。以此新标准检验先秦部分语料,可确认使成式的产生时期在于先秦,而不是产生于汉代。  相似文献   
10.
本文否定“六书”是六种造字法和四种造字法与两种用字法的观点, 认为“六书”的本义是指六种汉字: 象形字、指事字、会意字、形声字、转注字和假借字。文章指出, 后人把“六书”看作六种造字法或四种造字法和两种用字法, 原因在于汉儒解说“六书”时使用简称, 从而混淆了象形字与象形的区别、指事字与指事的区别等。只有把“六书”与“六法”区分开来, 才能还“六书”以本来面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