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0篇
教育   10篇
各国文化   1篇
文化理论   1篇
信息传播   3篇
  2023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追寻王茂荫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提到680多个人名,其中惟一的中国人只有王茂荫,而且是在注释中提到的。这是怎样一个人,他有着什么样的思想和事迹?中国的一位学者在1978年得知此事后,沿着马克思在《资本论》中的这条注释,开始了漫漫的追求之路。[编者按]  相似文献   
2.
本文就作者所搜集到的王茂荫的著述,在经过缜密的考证后,分别就刊刻过的《王侍郎奏议》 篇目和新发现的王茂荫奏议、书札、诗词、课稿等作了较为详细的考述,同时还介绍了王茂荫著述的序言、传 记资料、生平资料、家世资料和其它资料等。  相似文献   
3.
学术界对于皖南事变发生的原因已做了多方面的探讨,真知灼见迭出,使笔者也产生了继续探讨这一问题的兴趣。笔者以为,国民党之所以在皖南发动第二次反共高潮,除了众家论述的多方面的原因之外,还有一个不容忽视的历史事实,这就是皖南1940年秋季反扫荡的胜利,使蒋介石等清楚地看到,皖南新四军同苏北的新四军一样,发展较快,实力强大。苏北新四军黄桥一役,已使蒋介石骨鲠在喉,紧接又是皖南新四军反扫荡的胜利,新四军如果继续留在皖南,实为其心头之大患。于是发出皓电,强令在大江南北坚持抗战的新四军和八路军,在一个月内全部开赴黄河以北,开始了第二次反共  相似文献   
4.
给中国宣纸文化下定义,要从中国宣纸的特质、宣纸和书法绘画相互关系、宣纸文化和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等方面来考虑。宣纸文化发展的分期大致可分为明代以前、明代至民国、新中国成立以来三个时期;宣纸研究分类可分为整体研究、实态研究、人物研究、旅游文化研究、思想文化研究等;中国宣纸文化的研究要坚持一个特色,避免两种倾向,突出三个重点,处理好四个关系。  相似文献   
5.
当代军中流行语继承我国优秀军事文化传统和我军的优良传统,植根于火热的军营,把官兵的生活,军旅的风采以及党和人民的希望与重托,真实生动地展现出来,特别是在目前社会心态显得有些浮躁,一些人过于急功近利的情况下,军中流行语却“流”出了新时代军人的精神风貌,“流”出了革命军人的壮志豪情,宛如绿色世界中流出的一汪清泓,清新、自然、纯朴、真挚、向上。  相似文献   
6.
曹天生 《寻根》2001,(2):54-60
宣纸有早期宣纸和晚期宣纸之分,早期宣纸指的是古宣州地区所产的高级纸张,晚期宣纸指的是宣纸真纸,是一种主要供作书画等用的特种精良纸张。  相似文献   
7.
由于宣纸是我国的一大传统名特产品,它的生产技艺一直秘不示人,从宣纸产生直至上世纪末,人们一直不了解宣纸究竟是怎样生产的,因此,对它有一种很深的神秘感。由于宣纸质量上乘,是纸中之精品,所以一直为外人所垂涎,他们一直千方百计盗探我国宣纸这一制作技艺,并进行仿制,以假乱真,以便获取高额经济利益。 外国盗探我国宣纸工艺技术的活动自上世纪起持续不断,有案可查,见诸史料文字的撮其要者列  相似文献   
8.
安徽泾县丁家桥丁姓宗祠碑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丁家桥,原名丁桥,位于安徽省泾县。清乾隆年间此处建有丁姓宗祠一座,1985年被拆毁,改建为丁桥小学。1986年春,丁桥小学师生在原祠堂东面附屋的老地基上挖坑植树时,在一米深处挖出了两块正反两面刻有碑记的石碑。石碑各长184厘米、宽105厘米、厚9厘米,为青岗石料。所刻碑文记分别记载了丁姓与黄姓、郑姓家族为新丰坝沟道争讼数百年的经过。1999年2月21日在丁桥又发现一块原丁姓宗祠石碑。该碑宽45厘米,高68厘米,石材为青石。碑文记叙了清同治四年(1865年)丁、黄二姓就丁姓为引新丰坝水达成协议的经过,是研究丁姓宗祠出土碑记的重要补充材料。因丁姓宗祠出土碑记具有经济、法律、宗族等多方面史料和研究价值,故予刊发。标题为编辑者所拟。  相似文献   
9.
我的梦     
又是一个令人神清气爽的早晨.暖暖的阳光透过窗户洒在我的办公桌上,我披上白大褂,去病房巡查。病房里只有寥寥可数的几个病人。同事小林看见我,笑着说:“嗨,这病人越来越少了,我们这所全国知名的大医院都这样萧条,咱快无用武之地了!”  相似文献   
10.
公元三二五年,罗马帝国君士坦丁大帝在小亚细亚的尼西亚城召开了帝国全境的主教会议,会议制定了强制性的统一信条,自此,基督教在政治、组织和思想上都受到了罗马帝国的全面控制,成了罗马帝国的统治工具。尼西亚会议的召开是基督教发展史上的分期标志,由此上溯到公元一世纪中叶被称之为早期基督教,下沿至今被称之为晚期基督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