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0篇
教育   15篇
科学研究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曹影 《外国教育研究》2006,33(3):17-21,67
价值澄清理论是20世纪美国最有影响的道德教育流派之一,是我们近年来学习借鉴外国道德教育理论的重要内容。价值澄清理论有许多可借鉴之处,但是,由于对价值澄清理论的本真蕴涵缺乏全面的理解,导致了对其理论存在许多误解,诸如道德教育无价值、无目的,重教育过程本身、重自由选择,反对灌输等。这与价值澄清学派的自我标榜和我们的误解有关。这种标榜和误解,对我们的思想政治教育是有负面影响的。因而认识价值澄清理论的本真蕴涵,对我们客观理解和借鉴价值澄清的有益经验,对于正视其思想政治教育的意义,不仅是必要而且也是必须的。  相似文献   
2.
认识、把握、研究大学生问题是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和针对性的关键.从我们的调查问卷中发现当代大学生关注自我发展,关注自我能力,忽略自我品行.寻其原因,其一是对能力本位社会现实的错误认知;其二是教育畸形发展造成价值取向的偏差;其三是主体性增强和自我意识的不完全发展.要解决这个问题,思想政治教育要引导学生客观认识能力和品行在发展中的统一性,要让学生从社会生活经验中体悟能力和品行统一发展的意义,并在学习生活的实践中强化品行的权重.  相似文献   
3.
4.
知识经济背景下的市场竞争,合乎逻辑地使知识创新和知识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成为影响、决定竞争成败的关键,社会呼唤着知识创新型人才。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促进了人的主体意识的觉醒,实现人的主体性是社会现实中每个人的自觉追求,而人的主体性实现的最高表现就是人的创造性的发挥,作为主体的人的觉醒,也渴望自己成为知识创新型人才。赋有培养高级人才使命的高等学校,正在积极探索、深入思考如何培养知识创新型人才。高校德育如何发挥自己的职能,创造性地适应培养知识创新人才的需要,是高校德育工作者必须认真思考的问题。一、发挥“志向”职能,…  相似文献   
5.
任何事物的存在与发展都离不开它的基础,事物的基础制约和决定着事物发展的方向和水平。把握事物的首要条件,就是要把握它的基础,基础是事物发展的前提,只有把前提搞清楚,才能使事物朝着预想的方向发展,前提或者基础搞不清楚,则势必造成发展方向上的模糊。对高校德育职能的研究和把握,就是对高校德育的前提和基础的把握和研究。 一、高校德育职能确立的根据 1.社会需要是确立高校德育职能的基本根据。德育是人的一种能动性实践活动,这种能动性产生的根据是社会需要,没有社会需要就不会有德育这种能动性活动的存在。(1)社会化…  相似文献   
6.
课程改革是一项复杂而细致的系统工程,其核心环节是课程实施,而课程实施的基本途径是教学。如果离开了课堂,离开了教师的日常教学行为,那么课改只能是一句空话。如果课堂的教学观念不更新,教学方式不转变,课程改革也将流于形式,事倍功半甚至劳而无功。时代呼唤创新,对教育真谛的深度追寻,教学价值观念的嬗变,迫使人们重新审视既有的教学模式,重构具有新课程理念的课堂教学模式。由此可见语文课堂教学创新,是时代发展的需要。作为新世纪的语文教师,必须站在时代的高度上去思考,并付诸行动。而课堂教学要创新,教师就要有打破常规教学模式的勇…  相似文献   
7.
8.
任何事物的存在与发展都离不开它的基础 ,事物的基础制约则决定着事物发展的方向和水平。把握事物发展的首要条件 ,就是把握它的基础。基础是事物发展的前提 ,只有把前提搞清楚 ,才能使事物朝着预想的方向发展 ,前提或者基础的不清楚 ,则势必造成发展方向上的模糊。对高校德育职能的研究和把握 ,就是对高校德育的前提和基础的把握和研究。一、高校德育职能确立的根本德育的内在本质就是育“德” ,就是培养教育对象的德 ,社会所需要的德 ,这既是对象目标 ,也是工作目标。为了实现德育目标而必须承担职责就是德育职能的内容了 ,关于这些内容我…  相似文献   
9.
耿杰豪  曹影 《现代教育》2003,(12):48-48
当前,中学教育正处在一个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时期,增长知识、培养能力、提高觉悟是思想政治课教学的重要目标。长期以来,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思想政治课教学陷于“教师教条条,学生背条条,考试考条条”的怪圈,使理论和实际严重脱离,教师教得辛苦,学生学得费力,既不能深刻领会基本原理,又缺乏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思想觉悟也成了空中楼阁,甚至部分学生产生逆反心理,使思想政治课教学处于低效状态。因此,如何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  相似文献   
10.
教化是“政教风化、教育感化”之意 ,道德教育称为“教化” ,“通过教育化理论为德性 ,化外在的‘他律’为内在的‘自律’”。尽管我国自西周以来就一直有着重视道德教育的良好传统 ,但明确提出教化的概念是在汉代。如“重教化 ,正法度的德治主张”、“行教化”、“德治与教化”、“以教为本”等等。那么汉代何以兴教化 ?又是如何实施的 ?它与先秦的道德教育有何区别值得探讨。汉代教化的兴起源于两个基本事实。其一是秦王朝灭亡的经验教训 ,其二是汉王朝夺取天下后治理国家的需要。汉代教化 ,有着较完整的体系和策略 ,首先是大力宣传教化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