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教育   5篇
  2021年   1篇
  1990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社会主义大业离不开教育,办教育首先要重视中小学的基础教育,抓基础教育应该坚持德育第一的原则。这里的“德育”,包括思想教育、政治教育和道德教育。  相似文献   
2.
所谓中小学生品德发展的年龄特征,是指不同年龄段,即小学、初中和高中期品德发展的一般、本质、典型的特征。它反映不同阶段学生品德的普遍性、稳定性、代表性的道德面貌。 一、小学生品德的年龄特征 有关研究材料表明,协调性是小学生品德的主要年龄特征。对于这一特征可以从以  相似文献   
3.
一 品德并不是单一因素的实体,而是一个复杂的整体结构。 早在二千多年前,孔子就讲过品德的结构,并把它划为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和道德行为四种成分。孔子认为道德品质的形成是有一个过程的。第一、道德品质的形成,首先在于道德认识的发展,其关键在于学习。孔子的道德核心是“仁”。仁是孔子的最高的道德概念,含义就是  相似文献   
4.
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长足发展和教育规模的不断扩大,高校在入学时为全体学生建立心理档案成为学校档案工作中的新任务和新课题。然而,随着传统心理测评、心理咨询和辅导方法的改进和数字网络化的融入,目前高校学生心理档案在科学建设、有效维护等方面仍然存在一定的不足和问题。文章结合实际档案工作,针对高校学生心理档案的队伍建设、技术支持、信息更新、信息社会化平台构建、伦理制度建设等方面提出了一系列建议,以期为提升档案建设、维护水平及工作效率,充分发挥心理档案的社会服务价值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在中小学教育管理中,“养成”教育是德育管理中的一个不可忽视的内容。 人的行为不仅依赖于其动机,而且取决于他的习惯。透过一个细微的习惯,往往能分析一个人的思想、作风、道德或文明的程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