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教育   4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一) 《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中指出:“发展教育事业不增加投资是不行的,在今后一定时期内,中央和地方政府的教育拨款的增长,要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的增长,并使按在校学生人数平均的教育费用逐步增长。”从“六五”期间江苏省教育投资的情况来看,已经基本上做到了“两个增  相似文献   
2.
一九八五年,江苏省实行分级办学,把农村中小学交给乡(镇)办,把国家拨给农村中小学的经费下放给乡(镇)包干使用,同时开征农村教育费附加,从而充分调动了农村集体和群众办学的积极性,为农村中小学教育事业开辟了经费来源,对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发挥了很大的作用。但是在实践过程中,也遇到了一些问题,主要是地区之间  相似文献   
3.
中共中央、国务院在1993年2月发布的《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以下简称《纲要》)中作出决定,采取多种措施,增加国家对教育的投入,包括(1)逐步提高国家财政性教育支出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例,本世纪末达到百分之四。(2)中央和地方政府教育拨款要做到“三个增长”、即:教育拨款的增长要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的增长;并使在校学生平均的教育经费逐步增长;还要切实保证教师工资和生均公用经费逐年有所增长。(3)提高各级财政支出中教育经费所占  相似文献   
4.
江泽民同志在十四大报告中指出:“我们必须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努力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水平,这是实现我国现代化的根本大计。”同时指出:“各级政府要增加教育投入,鼓励多渠道、多形式社会集资办学和民间办学,改变国家包办教育的做法。”这里既强调了优先发展教育的战略地位,又提出了筹集教育经费的基本方针。我们党历来提倡多渠道集资办学,而把“改变国家包办教育的做法”写在党的文件上却是第一次,这是对传统观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