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0篇
教育   9篇
科学研究   2篇
体育   1篇
综合类   1篇
  2023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5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9 毫秒
1.
<正>在高中新教科书的使用过程中,我深刻体会到新教科书内容如此之多、范围如此之广、概念如此之难。面临教学容量如此之大、课时如此之少的现实困境,我们在艰难的备课环节中寻找出路。首都师范大学叶小兵教授提出“使用新教材,要有新的教材观”,要求一线教师转变传统观念,思考如何“用教材教”的问题和“学生怎样学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在经济迅速发展的今天,怎样在变化的社会环境下与时俱进地提高管理班级管理水平,采取艺术性的班级管理方法,处理面临的新问题.本文从准确了解班级情况,更新管理观念,多管齐下的管理模式方面进行了一定的探讨.  相似文献   
3.
高校财务价值工程是高校财务管理的核心部分,高校所有财务管理活动都可以用财务价值工程来加以概括、反映和控制,将价值工程的思想引入财务管理之中是十分有益的,是高校财务战略体系中的重要环节。运用财务价值工程管理从而提高高校财务创新能力,进而提高学校整体竞争力。  相似文献   
4.
新闻报刊业不仅是一个产业,与国家、民众、社会有密切关系。59届世界报刊业代表大会在莫斯科举行,影响深远。普京发表讲话意义深刻,对报刊业的健康发展提出新的要求。安全、道德、责任便是新世纪俄罗斯大众传媒理念的核心。  相似文献   
5.
旅游餐饮浪费不仅威胁国家粮食安全、让旅游企业经营雪上加霜,更损害了旅游行业形象,不利于旅游业转型升级与高质量发展。后疫情时代遏制旅游餐饮浪费现象、树立文明的餐饮消费观十分重要。运用地理学、心理学与旅游学等学科理论,系统研究了后疫情时代旅游餐饮浪费问题。研究表明,旅游餐饮浪费具有多种表现形式,浪费现象发生具有复杂的经济、社会与文化根源;治理旅游餐饮浪费需要政府、行业、企业等主体共同努力;通过倡导文明消费、生态消费与文化消费等先进的旅游消费方式,转变现有的餐饮消费理念,形成科学、文明、理性的消费价值观。研究结果有助于唤起学界、业界对旅游餐饮浪费问题的重视,为政府监管和企业实践提供借鉴参考,促进后疫情时代旅游行业的转型升级与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6.
作者对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整合进行了深入研究,将信息技术、信息资源、教学方法、教师、学生和数学课程内容等进行有机整合,并对形成的几种教学模式进行探索研究。文章对这几种教学模式进行了详细介绍。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随着全球化经济教育竞争和生源逐年锐减,面临的生存压力挑战加剧,高校普遍加大内涵质量工程和人才强校工程建设力度,出现了"人才抢夺战"局面。调查显示,高职教育处于高等教育人才竞争弱势方,其教师人才流失现象严重,已严重影响到学校核心竞争力、正常的教学管理工作、高技能人才培养质量及持续健康发展,只有深入多方面归因分析才可找到避免教师人才流失的针对性措施,切实提高人才使用效益和发挥其最大潜能。  相似文献   
8.
本文旨在探讨毛泽东对青少年体育社会功能和教育地位的认识以及他对发展青少年体育事业做出的理论贡献。文章论述了民族振兴是毛泽东提倡青少年体育的出发点,实现体育增强民族体质的物质性功能和磨炼意志的精神性功能是青少年体育服务于民族振兴的具体途径;阐述了体育第一的教育思想,指出他的一切从实际出发、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的思想认识对发展体育事业具有很强的理论意义。文章揭示了毛泽东关于青少年体育思想的特点以及它指导中国新体育的必然性。  相似文献   
9.
作者对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整合进行了深入研究,将信息技术、信息资源、教学方法、教师、学生和数学课程内容等进行有机整合,并对形成的几种教学模式进行探索研究。文章对这几种教学模式进行了详细介绍。  相似文献   
10.
布鲁纳晚年创立了民间教育学理论。民间教育学溯源于教育文化论,是在对认知主义计算机论批判的基础上形成的。民间教育学以文化与心灵的辩证关系和教育与文化的关系为理论基点,探索文化体系下学校如何进行定位,如何发挥教育的最大社会效用。民间教育学注重心灵的文化背景,以师者与学习者的心灵互动和互识为理论逻辑,重视学习者的主体性,尊重心灵的成长规律。民间教育学赋予教育人文性的关怀,尤其是在教育遭遇因文化不同带来的困境时,能够提供一个安全、适用的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