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教育   6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1.
文章以迪尔凯姆《宗教生活的基本形式》作为文本依据,结合时代背景、学术环境重点解读迪尔凯姆关于宗教起源的理论,同时文章还追溯该理论产生的思想渊源和相关依据。对于以马克斯·缪勒为代表的自然神论和以爱德华·泰勒为代表的万物有灵论等不同的宗教起源理论也进行了对比分析。  相似文献   
2.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民间宗教在延续了原来以祖先崇拜为主的宗教体系之外,又出现了一些新兴宗教,本文试从宗教人类学的角度对这一迅速出现的宗教多元化现象进行描述和分析,阐释以血缘和地缘为纽带构成的乡村社会结构网是如何由密变疏,个人空间如何由小变大,从而为宗教多元化提供了合适的契机。  相似文献   
3.
文章以福贡县里吾底村为例,结合像僳族当时的具体处境,解释处于动荡时代的僳僳族皈信基督教的原因,说明他们的皈信不是盲目的和被动的,而是合理化的选择,是他们要摆脱其痛苦地位的一种努力。最后将说明傈僳族信仰基督教的特点及教会在当前所处的困境。  相似文献   
4.
转型期地方社会新兴宗教扎根于民间,理性化程度低,一旦产生会顺着文化网络迅速传播,且有组织性、隐蔽性强的特点,可能会对地方社会安全构成威胁。只有理清新兴宗教产生及发展的原因,并依据其特点进行管理,才能消除其隐患,并使其转化为稳定社会的力量。  相似文献   
5.
19世纪以来人类学对宗教研究的路径,包括进化论、功能论、象征主义、文化决定论,文章介绍了其产生的背景、研究方法及主要观点,力图梳理人类学宗教研究的基本脉络。  相似文献   
6.
在内地求学的少数民族大学生不仅要完成从中学生到大学生的角色转换,还要在以汉文化为主要背景的内地进行跨文化的适应。在这一角色和文化适应过程中,不少少数民族大学生因为不能形成积极健康的文化认同,以致产生被疏远、被孤立、不和谐等消极情感,从而影响心理健康。从个体行动者的角度入手探讨少数民族大学生文化认同的张力及困惑,试图探索一种比较理想的"叠合认同"方式,以帮助少数民族大学生形成对母文化和主流文化的积极认同,从而实现内心和谐。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