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教育   5篇
  2020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199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1.
2006年11月,笔者在香港访问了早已闻名世界的光明使者——莱斯里·凯博士(Dr.1eslie Kay)。他曾发明了水下鱼群超声波寻迹仪、金属内部超声波探测仪、心瓣膜疾患扫描仪等。早在1965年,他的“声波扫描新理论”就获得了“英国科学成就奖”。使我最感兴趣的是他研究和开发了能够使盲人用声音去“看”世界的凯氏超声波导盲仪(见题图)。它的功能就像手电筒能帮助人们在黑暗中看到前方物体一样。[第一段]  相似文献   
2.
从事视障教育的43年,总会有些挥之不去的苦辣酸甜.为了理想痛苦过,但也幸福过;为了事业辛苦过,但也收获过,以下是我几个真实的故事,也是我迈向专业目标的几个脚印--  相似文献   
3.
谈谈盲童的康复与训练青岛盲校曹正礼,赵鹏一、盲童康复训练的意义与目的随着我国特殊教育事业的迅速发展,对盲童教育的实践探讨和理论研究越来越趋向科学化、系统化、纵深化。盲童的康复问题不仅引起教师和家长的普遍重视,而且也得到国家和社会的极大关注。李铁映同志...  相似文献   
4.
新中国成立70年来,我国视障教育得到党和政府高度重视,在全社会关心支持下,规模不断扩大,内涵不断丰富,与国家“大教育”同频共振,取得可喜成就。  相似文献   
5.
一、失明对盲童感知的影响 “画龙点睛”这个成语的原意生动地说明眼睛在机体中的关键作用。眼睛确属人体中最精密、最娇贵的感觉器官。它是外部感觉器官中最重要的一个,其所感受的速度、范围及准确性是其它感官都无法比拟的。 据心理学家统计,人对客观世界的认识,有90%以上的信息是来自视觉通道。平时人们常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眼能传神”,眼睛的确是人精神面貌的核心,是人内心世界的体现。 我国承认并使用世界卫生组织(WHO)1973年所规定的盲目标准。即如果一个人双眼中好眼的最佳矫正视力低于0.3而优于或等于0.05,就被认为具有视觉障碍,而称为低视力;如果视力低于0.05或视野半径小于10°,就被认为具有严重的视觉障碍,而称为盲目。 一般人认为:眼睛失明的人其它感觉器官会高度发达,其实这是误解。据世界上诸多生理学家和心理学家反复测试认为:从解剖生量方面说,双目失明的人和正常人比较,各感觉器官并没有明显的器质性的变化。所不同的是盲人的其他器官被迫获得了更多的刺激机会,感觉功能上得到了强化。他们能利用正常人忽视了的感觉经验和感觉线索,充分发挥了感觉的“边沿作用”,使感觉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