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篇
  免费   0篇
教育   25篇
  2014年   4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7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份关于高中教师的调查,给我们提供了更多的思考空间:高中教师研究教学参考书再进行教学的占98%以上,研究新课程标准后开展教学活动的人数不到60%,一年内读过五本以上的书或期刊的仅占教师总数的28.9%,大多数教师一年只写1-3篇论文,一般的情况是“不想写”或“没有时间写”。语文教师具备发表文学作品能力的(以地市级以上刊物发表的文章计)只占18.2%。教师一方面在无遮无拦地实践自己的或“拿来”的宝贵的教学经验,另一方面在毫不保留的动用已有的  相似文献   
2.
山顶上有一棵树。有人说:这是一棵松树,它自己从石缝里长出来的,有几十年了;这棵树无论寒暑,都长得很茂盛;它长大后有很多用途。同是这棵树,有另一种说法:这是一棵迎客松,是云的形状,有鹰的雄健,无论什么时候,只要你站在这里,它都以风的姿势站在你的面前。两种不同的说法,前者是实用的,树终究是树;后者是审美的,在树的身上融入了人的智慧和情感。  相似文献   
3.
毕业于湖北师范学院历史系的张少男,已经在高中历史课讲台上摸趴滚打了12年。12年来,他演绎了动情、晓理、怡心、明智的课堂风情,也深深地体味到中学历史课这个“小学科”处境的尴尬。2000年他以《中学历史教育的处境与前景》为题,将积压在内心深处多年的郁闷化作“万言书”,寄给了《中学历史教学参考》编辑部,《中学历史教学参考》的全文刊登,给了他把“小学科”教大的勇气和决心,他毅然走上了科研兴史之路。  相似文献   
4.
与张幼军先生共事十数载,其志洁,其行廉,其文显,是吾友亦为吾师也。 张老师高中毕业后作为城镇知青“上山下乡”十年。1982年湖北师范学院毕业到大冶教师进修学校任教,1990年调入大冶一中任教。“传奇”而平凡的人生经历,铸就了他“熟读”而“精思”的个性,也决定了他“深刻”的思维。  相似文献   
5.
读了程少堂老师发表在《语文教学与研究》2013年第4期上的《从语文味到人文语文》(以下简称"《从》文")一文,觉得他关于"语文味"教学理论的阐释偏离了他的课堂教学实践,且给人蹈虚之感。同时,其"语文味"教学理论中还存在一些理论和观念的错误。一."语文味"理论概念模糊程少堂老师把"语文味"中的"味"与中国古典美学联系起来,并用朱立元教授的话说:"中西两种美学体系是两个不同的体系,而‘味’是中国古代美学的一个基本范畴,是其逻辑起点、归宿点与立足点。  相似文献   
6.
黄锦松(以下简称黄):近几年,大冶一中语文教学形势越来越好。老师们说,“语文教学的春天到来了”。香樟文学社社刊《泮湖》在陆续编印。学生优秀作文选集《风雨彩虹》由光明日报出版社出版,2004年的选集《泮湖之光》即将付梓。前不久,我校国家级十五重点科研课题“创新写作与实践研究”获得四个一等奖。2004年高考语文成绩也很不错。  相似文献   
7.
《心中的石榴又红了》是一篇美,读罢叫人心动。在栽满桃李杏梅松竹兰的园子里,郑振铎先生精心培植了两株盆栽的石榴树。在石榴未长成前,老人把小孩的名字一个一个地刻在石榴上。等石榴长成一个个红灯笼后,老人照着石榴上刻的名字跟糖果一起分给大家。看似平凡小事,却在幼小的心灵中打上了深深的烙印。  相似文献   
8.
黄锦松(以下简称黄):近几年,大冶一中语文教学形势越来越好。老师们说,“语文教学的春天到来了”。香樟文学社社刊《泮湖》在陆续编印。学生优秀作文选集《风雨彩虹》由光明日报出版社出版,2004年的选集《泮湖之光》即将付梓。前不久,我校国家级十五重点科研课题“创新写作与实践研究”获得四个一等奖。2004年高考语文成绩也很不错。曹校长,你当了24年语文教师,现在又是副校长,你对“语文教学的春天”这个话题怎么看?曹茂海(以下简称曹):的确,我校的语文教学形势非常好。黄开福同志担任一中校长,当文学社的顾问,做《风雨彩虹》的主编,还经常…  相似文献   
9.
从1999年起,话题作文成了高考作文的独角戏。“假如记忆可以移植”(1999年)和“答案是丰富多彩的”(2000年)这两个话题,主要涉及的是学生的“想像世界”。“诚信”(2001年)、“心灵的选择”(2002年)和“感情亲疏和对事物的认知”这三个话题,则又回到学生的“现实世界”中来了。这“现实世界”又经历了从“一元”(“诚信”和“心灵的选择”)到“二元”(“感情亲疏和对事物的认知”)的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10.
一《灯下漫笔》是一篇内容丰富、思想深刻、文质兼美的散文。文章先从具体的事件产生联想 ,引入本题 ,然后抓住论题 ,联想广泛 ,引用丰富 ,层层剥笋 ,由表及里地揭示事物的本质 :中国国民的人生史是一部“奴隶史” ,对于国民来讲 ,几千年中国的“文明史”可分为两个时代———“(国民 )想做奴隶而不得的时代” ;“(国民 )暂时做稳了奴隶的时代”。鲁迅用哲学的眼光 ,从表现国民的劣根性的角度切入 ,批判受封建专制主义和蒙昧主义长期奴役的国民的奴才性格和奴才传统。鲁迅的这一篇文章来得特别。《孔乙己》直指封建科举制度 ,《祝福》直指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