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教育   11篇
  2009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宏观世界是具体的、无穷尽的,也是多层次、多因素、多品类性状的融汇。人们运用语言表达思维,而运用中的思维又具有多重的中介序列,思维中的意象带有不确定性与模糊性。因而表达思维传载信息的语言,也必然带有模糊性。有时可如镜取形,毫发毕露;有时却如灯掠影,轮廓朦胧,以能传递信息具有一定的表达价值为原则。语言的模糊性正是事物的差异在中介过渡时所呈现的亦此亦彼性的反映。因为一切事物都是运动发展着的,是  相似文献   
2.
文化是历史发展的综合性成果,它与语言有着高度的融合关系。本文论述了汉文与汉语言表现形势,讨论:一汉字——中国文化的脊梁;二词汇——中国悠久文化表现形式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库。  相似文献   
3.
本文讨论一:汉语句法最本质的独特性征:a无严格意义的形态变化;b语言单位划界之模糊性;c句型总纲呈“主题——说明”的格式,句子生成以意会为主,由“句读板块”依时空、逻辑、事理之自然顺序铺排而成。讨论二:句法独有性征之成因:a意音结合单音节语素性,b表达习惯、原则,c更直接、更深沉的人文性。  相似文献   
4.
传统修辞学认为,隐喻是一种辞格,是雄辩术的一个分支,一种与明喻、借喻平列的比喻类型现代隐喻理论认为,隐喻是一个认知的工具,语言中的隐喻是人类运用这一工具进行认知客观世界的结果.隐喻通过扩展我们的语言来影响我们的思维认知,借助隐喻人们创造新概念,创制新词语命名新事物.隐喻造词是汉语造词的要法之一,其编码过程生成机理,蕴含了汉民族丰富的人文信息.  相似文献   
5.
传统修辞学认为,隐喻是一种辞格,是雄辩术的一个分支,一种与明喻、借喻平列的比喻类型现代隐喻理论认为,隐喻是一个认知的工具,语言中的隐喻是人类运用这一工具进行认知客观世界的结果。隐喻通过扩展我们的语言来影响我们的思维认知,借助隐喻人们创造新概念,创制新词语命名新事物。隐喻造词是汉语造词的要法之一,其编码过程生成机理,蕴含了汉民族丰富的人文信息。  相似文献   
6.
汉字的形体结构方式,属于字形的分析研究,历来多把字的形式看作是一种语义的载体,多物质性而少人文性。其实,汉字的形体构合方式同样凝集着人文意义,只是更加隐蔽,更加抽象。本文拟就"品"型字形构命意的人文性作考察说明。一、"品"型字形构命意之方略(一)文象──"品"型字以象尽意之母体《易经·系辞下传》:"上古结绳而治,后世圣人易之以书契"。在没有文字的时代,人们靠给绳、刻划或者将自己身上的东西及自身有关的东西照样画出来,以便与他人交流交际。因而可以推断:汉字的前身就是图画及刻划符号。"物生而后有象",谓之"物象"…  相似文献   
7.
传统语音学大多认为,上声三字组变调规律单一,并不复杂,20世纪70年代末至80年代中,卢甲等人先后认为并非如此,他们在听辨实验基础上,对其异化规律及其成因作了较为详细的描写,但分歧不少,语言是“听”的,是负载信息的音流。语流音变,首先是发音生理之需要使然,上声三字组变调,固然与音节间组合格式有关,但是决定其变调值域的核心要素,并不在这组合格式,而是在音节字义间不同的组合层次及其组合关系上,同时也与节律协和、语义突显等因素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8.
广告用语·文化·修辞曹铁根人们交流思想,互通信息,一般都凭借语言。沟通信息、交流思想,不单纯是个使用语言的问题,还需要双方具备共有的文化。人类社会两个最基本的要素,就是语言与文化。两者从一开始就存在着“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相互渗透关系。而语言和文化...  相似文献   
9.
科技词汇是科学技术领域使用的专门词语的总汇。它是人类认识自然、利用和改造自然界的正确标记。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科技词语也越来越丰富,认真地探讨现代汉语科技词汇的特点是很有意义的。 一、从语义上看 从语义上看,现代汉语科技词汇有着如下一些特点: (一)单义性 科技词语语义上具有单义性,这是它区别于非科技词语的最主要特征之一,也是科技词语自身最本质的特征之一。汉语的每一个词,在一般词典中,其语义往往是一个高度概括的  相似文献   
10.
谐音·修辞·汉文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文化语言学有关理论为框架 ,以实例为血肉 ,简述语言与文化、谐音与谐音修辞、谐音与文化之间的关系 ,并对谐音修辞技巧生成作一粗略阐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