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篇
  免费   0篇
教育   18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198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本文从(一)马克思主义的传统理论、西方经济理论界和政界的误解、确立市场经济观念和社会主义生产的目的的一致性以及我国国情决定了我们必须走社主义道路和实行市场经济;(二)市场经济并不排斥计划经济,两者之间有互补性;(三)建立市场经济体制的关键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的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这是确立市场经济的基础,也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最主要、最有效的保证,三个方面阐述了确立市场经济观念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实践的需要,也是解放思想的核心。  相似文献   
2.
长期以来,形而上学在我国一直被认为是一种反科学的哲学方法论。而本文却以形而上学及其在我国现代社会中的命运为起点,依次阐述了辩证的哲学方法论包括辩证的思维和形而上学的反映两个有机组成部分,以及形而上学方法论在辩证哲学中的运用就表现为它以观念的形式和体系构成方式去反映哲学思想,使哲学能够以一定的稳定形式固定下来成其为哲学。因此,我们应该用辩证的方法看待形而上学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实践以无可争议的事实证明某种认识的真理性,它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逻辑论证是实践的产物,是实践检验的一种延伸,所以,坚持以实践标准为基础,准确地运用逻辑论证为真理及其实践服务是科学的态度。  相似文献   
4.
本文以逻辑学的研究对象为起点,提出无论是辩证逻辑还是形式逻辑,其本质都是形而上学的。文章着重从形式逻辑的概念、判断、推理、论证和同一律、矛盾律、排中律进行逐一分析,归纳出对形式逻辑形而上学性的否定实际上是对自身的否定。并认为人们之所以普遍地否认形式逻辑的形而上学性,主要根源于我们过去对形而上学的误解,只要消除这种误解,作为形而上学方法论运用最普遍、最明显也最切近的逻辑学,尤其是形式逻辑才能真正地成为科学的工具为科学服务。  相似文献   
5.
不同的人往往有不同的思维方式,哲学的生命也正是在于它既把不同的思维方式作为自己的源泉,又对不同的思维方式进行规定的反思,从不强求一律出发而求得一律。马克思主义哲学不仅继承了这一传统,而且还把“规定”建立在客观事实的基础上,在经过反复的思想加工之后形成理论,再用于指导改造客观世界的实践。并以此为立足点,进行阶段的、过程的、循环往复的反思。正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这种永不满足的本性同它科学的思维方式和方法结合在一起,才使它成为一门真正的科学而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6.
本文论述了人类行为规范的界定,探讨它与行政规范、道德规范、法律规范的关系,行为规范的适用范围,并从现实出发进一步探讨了实施行政规范的社会条件。  相似文献   
7.
杜林哲学体系的性质,列宁曾作过科学的评价,他说:“恩格斯谴责唯物主义者杜林用空洞的字眼来混淆问题的实质,谴责他夸夸其谈,采用向唯心主义让步和转到唯心主义立场上去的论断方法.在《反杜林论》的每一节中都是这样提出问题的:不是彻底的唯物主义,就是哲学唯心主义的谎言和糊涂观点.”本文试图根据列宁的这一评价谈谈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8.
本文就党在十二大以固定化的法定形式确立的“干部队伍四化标准”方针,分析了它与历史发展的继承关系,简述了它提出、形成的过程。并指出它的根本意义在于实践,但实践的前提又必须首先实现从理论抽象到理论具体的转化,才能制定出相应的可作实践依据的实施细则,使实践着的人们既可以在理论上准确地把握它,又能在实践中具体地应用它,也才能使这一方针真正落到实处,并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9.
认识对象和实践对象是同一的,认识、实践、目的三者也作为“人的活动”本身具有同一性.本文根据哲学史上的相关理论、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基本原理和人的主观能动作用的规定性三个方面展开讨论,提出只有用形而上学的方法才能把认识、实践、目的三者一致起来,更有效地发挥人的主观能性.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以客观现实为唯物辩证法的中介和逻辑起点,认为客观世界的联系和发展都必须以客观事物的现实性为基础,而思想中符合客观的辩证法则是以客观而具体的实际为出发点的。因而唯物辩证法不能脱离客观现实和其中的对象性实际。否则,就没有辩证唯物主义的科学思想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