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篇
  免费   0篇
教育   2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中国高等教育经过几年扩招,教学质量问题已经提上了发展的议程.为了了解地方本科院校的教学质量影响因素现状,笔者开展了一次问卷调查,在对统计结果进行分析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对策和建议,以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地方本科院校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文章针对地方院校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结合不紧密、教学内容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结合不紧密的问题,借鉴美国相互作用大学的经验,提出与地方经济发展对接,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发展战略,并进一步探索了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与地方经济、文化、产业发展对接的机制、途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3.
略谈大学生的自我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教育是由他人教育和自我教育构成的统一体。”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也说:“教是为了不教”。这里的“不教”是指能自主学习,自我教育。在他看来,自我教育是教育的最高境界。大学生的自我教育是大学生为实现自我发展目标而进行的自我培养活动。在教育逐渐大众化、国际化的今天,大学生的自我教育问题越来越凸显重要,我们应采取有效途径来培养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 一、 大学生自我教育的重要性(一) 大学生自身不断发展完善的需要心理学家马斯洛说:“从人的天性中可以看出,人类总是不断地寻求一个更加充实…  相似文献   
4.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与高等教育体制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慧  曾宝成 《教育探索》2004,(10):50-52
现行高等教育体制存在着一些弊端,如缺乏办学自主权;办学主体单一;投入不足与严重浪费并存;内部管理缺乏竞争机制等。为了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对高等教育提出的奋斗目标,就必须采取措施创新高等教育体制,如重塑政府管理高等教育的角色,扩大高校办学自主权;鼓励社会力量办学,实现办学主体多元化;多渠道筹措办学经费,建立多元化融资体系;引入竞争机制,激活高校内部管理体制的活力等。  相似文献   
5.
高校教师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就目前我国高校教师管理存在行政化倾向严重、教师资源配置不当、人才流失严重等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高校在教师管理中转变管理观念、推行人本管理、完善引进机制、健全激励机制等有效措施,为高校教师管理的科学化、柔性化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6.
工程模式专业实验室的建设与发展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一、问题的提出高等院校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那么 ,高等工程院校的专业实验室应如何建设才能充分发挥其对培养与发展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作用呢 ?科学技术的进步与高新技术产品的开发 ,都是科学实验的结果。那么 ,专业实验室又应按照什么样的模式进行建设 ,才能有利于出产品、出成果 ,才能与经济建设结合得更紧密 ,对经济建设服务得更好呢 ?随着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材料进步速度的加快和产品换代周期的缩短 ,一是使得实验的内容、手段、方法、范围及其理论都在不断地变化 ,给科学实验带来了许多新…  相似文献   
7.
机械动力类专业创新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的探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现代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学科的交叉、渗透、融合与综合,使得现代工业的科学性、社会性、创新性、复杂性等特点日益突出,许多工程问题都要运用多学科的知识、理论与方法才能得以圆满解决。为培养大批现代工程所需要的合格人才,必须扩大专业口径,增加专业方向的灵活性,增强学生就业针对性。由于机械动力类各专业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技能是相同的,针对我校原有专科专业口径窄,师资力量薄弱,仪器设备欠缺的实际,我们通过优化重组机械实习工厂、机械基础实验室、机械工程实验室、机械产品创新实验室、热能动力工程专业实验室、材料研究所…  相似文献   
8.
教师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与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继承和发扬原有教师教育的办学经验,充分发挥综合性大学的多学科优势,进一步提高教师教育人才培养质量,2004年邵阳学院开始实施教师教育"专业 辅修"人才培养模式.在实践的基础上,探讨了"专业 辅修"人才培养模式的必要性与可行性,总结了实施过程.  相似文献   
9.
一、"专业+辅修"人才培养模式的提出 (一)选题背景 在高等教育走向大众化、地方高师院校综合化和大学生就业机制发生转变的形势下,教师教育却被严重弱化,政府优惠政策取消,生源质量变差,就业竞争迫使高校对师范生进行双向培养,教师教育人才培养模式面临两难选择,导致培养的师范生教师职业意识不强,学科基础薄弱,中小学教学工作适应能力较差.这不仅与教师专业化发展趋势不相符合,也严重滞后于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的步伐.  相似文献   
10.
在中国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中,新建本科院校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新建本科院校选择一种科学合理的人才培养模式有利于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同时对经济与社会发展都有着积极的意义。对于新建本科院校来说,确定人才培养目标、选择人才培养模式,还不能超越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也不能脱离新建本科院校的现实情况。素质教育思想与高等教育大众化趋势要求新建本科院校培养宽口径、厚基础的全面发展的高质量人才,我国经济与社会发展水平和新建本科院校的地方性特点要求新建本科院校培养具有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人才。综合理论与现实的要求,我们认为以工科专业为主的新建本科院校应建立一种"工程师逼近型"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