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教育   3篇
各国文化   1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1.
抗日战争时期的中间派(或谓中间势力或谓中间集团),包括民族资产阶级、上层小资产阶级及其政治上的代表各民主党派和开明绅士以及地方实力派。中间派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处于以共产党领导的工农与小资产阶级为代表的进步力量和以国民党大地主大资产阶级为代表的顽固派之间,其基本队伍相当广大,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是一支举足轻重的力量。在抗战中,我们党采取了争取中间派的政策,实践表明,这个政策是完全正确,卓著成效的。它对维持国共合作的抗日统一战线,坚持国内团结,争取抗战胜利,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今天,探讨抗战时期我们党对中间派的政策及实践活动,对巩固和加强新时期的爱国统一战线,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一九○三年清朝政府颁布的《奏定学堂章程》,即癸卯学制。它是中国实行近代学校制度的第一个章程。它对旧中国的学校教育制度在组织形式上影响很大,清末民初的新学校教育制度,主要以它为依据。癸卯学制规定了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入学条件、修业年限,把学校教育组成一个比较完整的体系。该学制规定,幼儿教育(蒙养院)四年,招收三至七岁儿童,进行学前教育,其宗旨是“以蒙养院辅助家庭教育”,“保育教导儿童,专在发育其身体,渐启其心知,使之远于浇薄之恶风,习于善良之轨范。”初等教育分为两级,初等小学堂五年,招收七岁以上儿童,“以启其人生应有的知识,立其明伦理爱国家之根基,并调护儿童身体,令其发育为宗旨;以识字之民日  相似文献   
3.
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国民政府委员临时联席会议(简称武汉临时联席会议)成立于1926年12月13日,结束于1927年2月21日,是  相似文献   
4.
三民主义是中国革命先行者孙中山的思想遗产。在孙中山时代,这个思想理论彰显了不断发展的特点。其内涵的深化和丰富,革命方面的更加激进,在中国国民党改组阶段尤为突出,所呈现出的新面貌,与辛亥革命时期大不相同。三民主义的这个发展,富含孙中山本人的理论创造,共产国际的帮助亦有重要作用。共产国际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季诺维也夫的讲话、共产国际的决议和鲍罗廷的工作中。孙中山接受了共产国际对三民主义的解释,并对自己理论探索的成果继续予以坚持和发展。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