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教育   8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在长期作文教学改革的实践中,我摸索出小学生作文训练的一种比较好的形式,即“一题多层递进训练”。所谓“一题多层递进训练”,就是首先根据一个作文命题提出总要求,然后将总要求分解为几个相互之间有区别、有联系、又有一定梯度的具体要求,每次按具体要求进行训练,后次训练以前次训练为台阶,层次不断提高,内涵不断拓宽,知识不断迁移,前后形成逐层递进的关系,直到完成总要求为止。下面以指导学生写《我们的教室》一题为例,谈谈“一题多层递进训练”的具体指导方法。  相似文献   
2.
“图”是事物的形象描绘,“文”是这同一事物的文字记载.“看图”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同时它又是步入“学文”的“桥梁”,是为理解课文服务的一种手段. 对于一年级小学生来说,应该以图入手,再学文,然后图文对照,达到理解课文内容的目的. 《小白兔和小灰兔》这篇课文中有四幅插图,分别描绘出课文四个段落中记叙的主要场面.教学时,看一幅图,结合学习一段课  相似文献   
3.
今年第四期梨树同志披露的某地试卷中的一道题,简直是要学生猜谜。而且这道题的迷惑度太大,“谜面”提供的条件太少,太隐晦,怎能叫一些小学四年级的学生猜出这个“谜底”?如果绝大多数“猜”不出这个“谜底”,这道题的得分率就会低。这样的测试结果是不能反映学生成绩的正常状态的。为了测试各个教学阶段学生的  相似文献   
4.
小语四册《称象》一文,课后有两个问题:(1) 官员们打算怎样称象的重量?曹操听了为什么直摇头?(2) 曹冲用什么方法称象?曹操为什么点头微笑?学生通过讨论问题(1) 认识到,官员们想的,就是平常人们用秤称的办法,而这是不行的。通过讨论问题(2),学生一般都能准确地叙述出曹冲称象的办法。到此为止,似乎完成了教学任务;但是,一位有  相似文献   
5.
(一)学生对挑剔文章的毛病,常常倍感兴趣。如下面这篇文章:一个热爱劳动的孩子我班有个同学叫章小明,他非常热爱劳动,还肯帮助人,他是我的好朋友。一天,我们班大扫除,章小明争先恐后干重活。他主动报名去扫厕所,还要我和他一起去。那多脏啊!我不愿意,他就一个人把厕所打扫得干干净净。后来又帮  相似文献   
6.
小语统编教材的阅读教学和作文教学都有序可循,这个“序”分别隐含在课文的组合和习作的安排之中。教师教学的艺术,贵在把读的“序”和写的“序”有机地串联起来,形成一条新的读写结合训练的“序”。这样,单脚跳变成了双脚跑,自然会前进得快。以状物为例。三年级阅读这类文章要求学会按方位观察认识事物,四年级则要求从动态和静态两个方面去认识事物,五年级进一步要求认识事物的内外关系。同样,三个年级有关状物习作的要求也应与阅读的要求取得一致。三年二期教了《赵州桥》、《人民大会堂》等状  相似文献   
7.
小学毕业班的语文教学,必须根据大纲要求,紧紧扣住教材,保证新课的授课时间,扎扎实实地把十册教材教好。同时,通盘规划,把过去所学的知识化整为零,恰当地穿插到各项读写训练中去进行复习、巩固.只有这样,才能达到进一步提高学生读写能力的目的,全面完成小学语文教学的任务。  相似文献   
8.
语文教学中,有些教师常常满足于学生从课文中找出现成的答案。如教《守株待兔》这则寓言,教师往往这样提问:“那个种田人是怎样得到一只野兔的?以后他是怎样做的?结果怎样?”让学生读读课文,找出有关的词句读一读,然后讲讲寓意,算是完成了教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