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教育   6篇
体育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3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4 毫秒
1
1.
野外实习学生管理准则探讨--以综合环境实习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环境科学系“综合环境实习”课的创建与实践过程中,针对野外实习的特点和对学生管理的要求,通过对多年的野外实习中的学生管理方面的经验总结,提出了“13521”野外实习学生管理准则,即概括为“一条纪律、三项注意、五个要求、二种精神和一个保证”。并对它的内容实质和特点进行了较详尽的阐述,同时对在贫彻实施这一准则中的教师作用及要求表述了作者的切身体会。该准则经环境科学专业连续四年的“综合环境实习”的实践证明,它对野外实习学生的管理工作确能起到理论指导、切实可行、保证效果之作用。它不但适合环境学,而反也适合地学、生物学等学科的野外实习中的学生管理要求,同时还对文科一些专业的校外实习中的学生管理工作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2.
莫高窟地仗层物质成分及微结构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莫高窟地仗层现状调查的基础上,对不同层位、不同病害类型及程度的5个代表性洞窟的地仗进行取样,采用颗粒分析、x光衍射分析和化学分析法,测定了地仗土的物质成分;利用偏光显微镜及扫措电子显微镜观察了地仗层垂直和平行层面两剖面方向上的微结构特征。通过对地仗层的物质成分、微结构特征及地仗层在洞窟内所处的位置和显现病程度的综合分析,探讨了莫高窟地仗层分散解体病害的原因。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长期耐力训练及限食对老龄大鼠骨骼肌线粒体氧化及抗氧化水平的影响,比较其单独及协同作用,为"线粒体衰老"学说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方法:32只17月龄雄性SD大鼠分为4组:安静组(Control,C)、限食组(Caloric-Restricted,CR)、运动组(Exercise,E)和限食加运动组(Caloric-restricted and Exercise,E+CR),训练方式为跑台运动,中等运动强度(64%VO2max,15m/min,60分钟/天,每周5天),限食摄入的标准为正常摄入组的60%,共训练及限食12周,相同月龄对照组正常饲养。12周后于末次训练后取大鼠骨骼肌分别进行线粒体氧化损伤水平及抗氧化水平测定。结果:CR组、E组和CR+E组骨骼肌线粒体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含量显著降低,锰超氧化物歧化酶(manganese-containing superoxide dismutase,MnSOD)活性显著增加,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lutathion peroxidase,GSH-PX)活性显著增加;E组和CR+E组骨骼肌线粒体过氧化氢酶(catalase,CAT)活性显著增加。结论:耐力训练提高机体的抗氧化水平,同时使细胞机能节省化,耗氧量相对下降而减少了自由基的产生,限食减弱了机体的氧化应激,减少了自由基的产生,阻止了脂质过氧化,同时限食动员了一系列的适应性的网络防御机制,增加了抗氧化水平,加强了防御。耐力运动在机体抗氧化能力上明显强于限食作用,而耐力运动与限食的协同作用对某些抗氧化酶的影响强于其单独作用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综合性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科实践教学体系建设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本根据环境科学与工程学科的性质和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强调了实践性教学的重要性;为共享教学资源,提高实验室的利用率,提出了公共课实习统一化、学科基础课实习合作化、专业课实习规范化、校外实习基地化的实践性教学体系建设的构想。  相似文献   
5.
环境科学的迅猛发展导致高校本科环境科学教育也快速发展。但对环境科学研究主体和任务认识的不一致性,导致高校环境科学本科人才培养方案构成存在一定的差异。文章在对我国环境科学发展和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设置变迁分析的基础上,结合环境问题,提出了新形势下环境科学的研究主体与任务,并提出了对环境科学本科人才培养专业知识体系主要内容进行重构的设想。  相似文献   
6.
环境科学专业各实践教学环节的内容与方法研究   总被引:21,自引:2,他引:21  
环境科学专业实践教学环节包括认识性环境实习、课程实验(实习)、生产实习和毕业论文四个方面。本文根据多年教学经验,对环境实践教学的目的、内容和方法进行了总结,同时也阐述了如何合理地组织好环境实践教学活动以及它在整个专业教学中所起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在环境科学专业水文与水资源学课的教学实践过程中,针对该专业的特点和对课程的教学要求,确定了以课间野外实习作为实践教学的主要方式,选择榆中盆地作为实习地点。从水环境角度对该盆地的实习内容作了比较详尽的阐述,对实习方法和实习路线的确定及其代表地点也均作了说明。得出这种以水环境特征和水环境问题为主的课间野外实习是成功的,所选地点不但适合环境类专业的水文与水资源学实习,也适合其他专业的水文学或水资源学的教学实习。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