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教育   7篇
综合类   1篇
  2014年   2篇
  2011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1.
和谐社会是社会主义理想信念的重要表现,是现阶段我国社会建设所追求的目标,它不仅要求大学生在人性方面得到健康发展,更需要他们具有一定的群体意识和社会责任。然而,时至今日,在多种因素的冲击和影响下,部分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日益淡化的倾向令人担忧。本文尝试从社会层面对影响因素进行剖析,并提出了大学生社会责任感构建的思考。  相似文献   
2.
社会实践活动中的德育是学校德育的继续和延伸.本文通过分析现状,提出了从德育目标的定位、德育内容的设计、德育环境的优化等途径来提高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中的德育实效性.  相似文献   
3.
4.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这一战略性的定位要求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在充分把握大学生的思想特点和认知规律的基础上,将教育叙事应用于该课程的教学中,应强调教育叙事的真实性,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关注大学生的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5.
关注学生的实际,回答学生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是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生命力所在。文章通过对部分学生进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情况抽样调查,了解当前学生的思想动态及其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评价,旨在为今后如何创设思想政治教育的环境、提高教育者自身的素质、创新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和改进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等方面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帮助。  相似文献   
6.
校训作为大学对办学理念、人才培养要求和学校特有精神的一种表征形式,禀承了传统的治学精神,凝聚了深厚的人文底蕴,是大学展示给社会和历史的一张“文化名片”。本文从大学校训的独特育人功能入手,就校训的继承与创新问题进行了尝试性探讨。  相似文献   
7.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显性课程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是思想政治教育发挥育人功能的重要途径。隐性德育课程往往以潜移默化的方式对大学生的思想品德发挥着显性课程无法替代的作用和影响。因此,探究隐性德育课程的价值功能,注重显性德育课程与隐性德育课程的融合与渗透,对于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民族复兴进程的推进使当下的国人深刻认识到了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价值。文化变迁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推进文化建设,既要有紧迫感,也要看到长期性。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是传承传统文化的重要渠道,而传统文化则是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育人功能的新向度。加强优秀传统文化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的融合,不仅是一种文化立场和文化态度,对于当代中国而言,更是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