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教育   10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2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1.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是华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下)的内容.由于初中生在这一阶段的思维特征是以经验型为主的抽象逻辑思维,因此,教材将七年级至八年级(上)的几何处理成实验几何,以合情推理为主要推理方式,并将其教学模式定位为直观操作一感知确认一简单说理.纵观七年级(下)的教材,“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可以说是这一教学模式的典型课例,许多教师常常选择这一内容来上观摩课.  相似文献   
2.
信息技术的发展,使人与人之间建立起一个信息交流的快捷与便利的平台。教学中加强人文化因素的教育和师生之间的交流,观察学生之间交往过程,是新的课改教育的重中之重。要顺利完成新的课改教育工作,首先应从对人的观察和探讨开始。  相似文献   
3.
信息技术的发展,使人与人之间建立起一个信息交流的快捷与便利的平台。教学中加强人文化因素的教育和师生之间的交流,观察学生之间交往过程,是新的课改教育的重中之重。要顺利完成新的课改教育工作,首先应从时人的观察和探讨开始。  相似文献   
4.
2011年版的《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在教材编写建议中明确要求:重要的数学概念与思想方法宜体现螺旋上升的原则。如何将这一要求也贯彻到教学实践中呢?这就需要教师通读教材内容,了解概念(知识)的逐步发展过程,理解编者的意图,并找出隐含在知识中的数学思想方法,再根据不同年龄段学乍的认知规律及他们原有的认知结构组织教学,使得一些重要的数学概念与思想方法逐渐递进、螺旋上升.现以初一的教学内容--《最基本的图形--点和线》为例谈谈笔者的思考.  相似文献   
5.
1.1目标解读 有理数加法是算术数集扩充为有理数集之后学生学习的第一种运算,它是算术数加减法的拓展与延伸.借助有理数的性质、符号及绝对值概念,有理数的加法运算可以转化成算术数的加减运算.有理数加法法则的探索过程不但考查了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如正负数、绝对值、算术数的运算、数轴等)解决未知问题的能力,[第一段]  相似文献   
6.
曾泽群 《数学教学》2010,(7):4-5,22
“实践与探索”是华东师大版初中数学教材的一个特色板块,它通过一些思考性、挑战性的问题,较好地体现了数学为现实生活服务的本质.一方面它让学生认识到数学是有用的,进而激发学习兴趣;另一方面它又为学生综合运用已有知识,自主探索,交流讨论,尝试解决问题,  相似文献   
7.
【题目】(1)试一试:将内角分别为20°,40°,120°的△ABC(如图4)分成两个等腰三角形,画出图形并说明理由;(2)总结规律(从特殊到一般):用含字母的式子表示(1)中△ABC 的内角所具有的特点,使具有该特点的三角形能分成两个等腰三角形;(3)拓展:你是否还能找到其他形式的条件((2)中的条件除外),使得具有此条件的三角形能分成两个等腰三角形;若有,请写出探索的过程.  相似文献   
8.
“数学教学应从学生实际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思考、探索、交流等,获得数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促使学生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不断提高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是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教学建议中提出的一个要求,它为教师创设问题情境指明了大方向.教材编写者虽高度重视创设问题情境,但仍有其局限性(如受篇幅的限制以及地域的差异性),无法满足学生的多样性需求,因此,教师还需基于课程标准和学生的需求,对教材中的问题情境进行再开发.  相似文献   
9.
曾泽群 《数学教学》2013,(11):22-25
在立体图形的表面展开图的教学中,正方体是一个极其有效且可以深入挖掘并拓展的教学模型.但是教师在进行立体图形表面展开图的教学时,一般只要求学生将正方体的纸盒沿不同的棱剪开,在不涉及表面展开图正反面的情况下,通过交流获得11种表面展开图,之后就转入练习巩固.  相似文献   
10.
根据素质教育具有主体性、全体性、全面性、基础性、普通性、发展性等特征,当前我国的基础教育,正围绕着朝向21世纪,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目标,全面实施以提高中小学学生的基本素质为目的的素质教育。对现有的教育课程、教材和教学方法等进行全方位的改革,以遵循人...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