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篇
  免费   0篇
教育   1篇
  202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朱熹学问以“天理”为本体,故而其工夫结构呈现出“天理”为圆心,格物、致知、诚意、正心由外向内,继而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由内向外的特点。陆九渊另辟蹊径指出“心即理”,将工夫的焦点置于“心”中,呈现简易透彻的特征。在此之后,王阳明认为朱熹的工夫结构有“支离决裂、错杂纷纭”的忧患,陆九渊则缺乏细致,谓其“只是粗些”。故而他在“万物一体”的视域下将工夫的境界、方法、过程三面统于一“心”,构建心体意用的哲学理论,主张工夫应以“心”为本,“心”不仅是万事万物的本源,还是个体工夫的起点与终点。所以做工夫无需向外格物,仅于心间“诚意”即可。诚得其意,自体会心体“良知”鉴空衡平,再将其推至事事物物,即无入而不自得,随心所欲而不逾矩。由此将儒家工夫论推至顶峰,为儒学的继承开新提供了原点。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