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教育   7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1篇
  1997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中国古典文论的终结和现代文论的兴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学革命的发难章为标志,正式宣告了中国古典学理论的终结和现代学理论的兴起。古典的和现代的称谓,不仅是一个时间的划分,更重要的是二在理论的意识形态性质和理论形态上的区别。这是中国现代学理论在质上的变化和飞跃,具有划时代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革命文学”的理论主张,基本上是从社会阶级斗争学说移植到文学领域中来的,主要内容表现为确认了文学的阶级性,强调了文学为政治服务的功能,其文学批评的标准也完全倾斜在阶级性、政治性方面。因此,“革命文学”论争者们在作家的世界观问题上,表现出对创作主体的最大重视,对现实主义创作方法的论争也为无产阶级文学的革命现实主义创作方法的出现作出了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3.
进化论学观是学革命的理论基石。它既具有观念性的指导作用,又有方法论上的意义,对学革命的产生、发展及理论建设具有重大的影响和作用。进化论学观作为一种学史观,唯心与唯物、机械与辩证并存,但其合理内涵主要由社会性、革故鼎新的发展观、历史的辩证因素和人的能动性等构成。  相似文献   
4.
中国现当代文学理论中的本质真实论乃是在中国特殊的社会历史条件下,政治和文学结盟的必然产物。尽管在各个历史时段有所变化,但其表现社会政治历史本质的核心内质从未遭到动摇。就文学本性和其表现能力来看,文学无力自足承担反映社会政治历史本质的重任,本质真实论不能成立。文学是以艺术(审美)形式、形象表现、精神情感三元质相结合来把握世界的一种独特的精神方式。  相似文献   
5.
周扬与胡风的“典型”之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三十年代,由于恩格斯及高尔基原著中有关典型理论的文章的译介,典型理论日益受到文学家们的关注。如何理解并在此基础上建设新文学的典型理论,成为理论家们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发生于1936年1月至4月间周扬与胡风的典型之争,正是这一建设阶段的产物。  相似文献   
6.
大陆新武侠小说崛起之我见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大陆新武侠小说的崛起在中国当代文学的发展历程上是一个极为重要的文学现象,蕴含着重大的多方面的文学意义和价值。它是港台新武侠小说的继承、发展和创新,是对传统的雅俗观念的强烈冲击和微妙消解,也为当代文学如何在困境中发展带来诸多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7.
新时期重庆文学理论与批评取得突出成绩,并显现出鲜明的本土色彩。高校学者成为重庆文学界与学术界的一支主体力量。一般理论研究在中国古代文学、现代文学等方面都产生了一批有影响的研究成果。“抗战文艺研究”因其地缘优势,最具特色、最有成就。本土文学研究与批评逐渐引起广泛关注。其中,对重庆文学所体现的本土精神文化的追问和挖掘,尤具重要意义。同时启动的几部重庆文学史的编撰工作,填补了重庆文学研究的历史空白。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