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5篇
  免费   0篇
教育   55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8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在小学的作文教学中,形象思维的作用常被忽视。《大纲》规定,小学生会写简短的记叙文,而记叙文则要求写得具体、实在、形象、生动;切忌空洞、抽象、呆板。这就要发挥形象思维的作用。但是,小学生言语表达上的一个重要特点,却是倾向于综合、抽象、笼统。例如,上课时老师突然检查,学生由于没有准备而感到害怕。但是怎么怕?心跳、呼吸、言语、动作各有什么异样呢?而回答往往是“很怕  相似文献   
2.
(上接总第286期第5页)六、直觉思维、个性心理及评价(一)重视直觉思维在创造力开发中的作用。直觉往往是创造的前导。爱因斯坦认为,科学研究“真正可贵的因素是直觉思维”。直觉思维是一种没有经过严密推理和验证而“蓦然”地猜度到问题之精要的心理现象。它是灵感的初级形式(有人称“灵感的火花”)。学生在学习中,常会出现直觉思维现象,表现为提出怪题、突然悟题、漂亮地应急性答题、脑中出现新奇景象等。依靠直觉思维答题的学生比不会回答或仅仅是复述课文内容的学生要聪明得多。固然,依靠直觉答题也可能出错,但教师要把“直觉”的错误与…  相似文献   
3.
(六)关于汉语语句的理解策略研究——词序和词义在汉语语句理解中的作用 缪小春的研究(1984)表明:1.中国人在理解汉语的简单语句时,既依据语序,又依据词义,两种因素之间有着复杂的相互作用,即词序的作用随词义的不同而变化,词义的作用也随词序的不同而变化。2.总的说来,词序和词义对各年龄阶段的理解都有作用,在这方面没有明显的年龄差异。但5—7岁儿童对某些语句类型的理解,词序的作用比较明显(如以第一个名词作主语),而对成人,词义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学习策略内涵广泛,至今尚未形成公认的体系。过去 的研究,着眼于一般学习策略较多,而深入到具体学科,探求小学生对学习策略掌握规律的则很少。正如尼斯比特所指出的:“先前认为学习策略训练应放在大学或中学进行,实际上那已经太晚了。因为那时学习者已养成了自己的学习习惯。有些坏的习惯很难改变,有的习惯虽好,但若教以比它更好的策略,学生也会驾轻就熟,拒绝接受。”;“小学中高年级学生已具有较强的自我意识,认识水平也有所提高,已初步掌握听、说、读、写的基本技能,是学习策略训练的最佳期。” 鉴于此,我们以国内外研究较多的一般学习策略  相似文献   
5.
在小学语文课堂提问中,创设提问情境,可以促使学生产生弄清未知事物的要求,诱发出探究性的行为。下面介绍几种具体作法。1.引导学生自己发现“未知因素”。如学生已懂得“轻举妄动”的“举”是“举动、行动”的意思;后来学到“举世闻名”,教师先不讲这里的“举”与过去学过的意思不同,而是  相似文献   
6.
7.
张化万同志是我的一位老朋友 ,常常随我外出讲学 ,并上示范课。他幽默诙谐的教学语言 ,使课堂内充满欢乐的笑声 ,给人留下很深的印象。化万同志敬业爱岗、勤奋进取、求实务实和大胆探索的精神 ,令人钦佩。39年来 ,他在小学语文教学改革上成果累累 ,令人瞩目。他 ,作为特级教师、中学高级教师 ,经验丰富 ,有独特的教学风格。他的论文曾多次获全国及省市一、二等奖。在全国小语界有相当高的知名度。80年代初 ,他率先开设了“谈天说地”课、“玩玩说说”课 ,引导学生课内实践“读读、想想、划划、议议、写写”的学习方法 ,并开展四人小组合…  相似文献   
8.
教育实验研究是科学研究的一个必要组成部分,目前,在我国,无论从专业的教育研究机构,还是从教学实际的工作者来说,这方面还是一个薄弱点。发展生产需要讲究科学技术,而教育本身就是一门科学,所以更要讲究一点科学性,掌握一些科学实验的基本理论和方法。我们提倡进行教育科学研究,有以下三个方面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字义是字的主要因素之一。但一个汉字只有当它成为词时,才有意义。理解词义与否,直接影响着对字音和字形的感知与记忆。词是语言的最小单位,是概念的体现者。它具有概括性、指物性等特点。它概括地标志着现实某种物体和物体的特性、动作、关系等。概念就是这些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学生只有在用词表现出对概念有明确的理解,才算深入地掌握了词义。所以儿童掌握词义的过程,也是掌握概念的过程。这是一个很复杂的思维过程。  相似文献   
10.
(接上期)6.发挥课后习题的导读、导向作用 ,以培养学生自主发现问题、尝试自我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按照习惯的教法 ,一课书是先扫清生字词 ,接着是按次序逐段甚至逐句分析课文内容、情节 ,最后才是让学生动笔做课后习题。有的“分析”超过时限 ,只得让学生把课后习题当作“回家作业”、“课外作业”来完成。这样 ,“课后习题”就成了可有可无、无足轻重的赘物。根据发挥学生主体性的要求 ,我认为 ,一篇课文的教学结构可按以下几个步骤进行改革 :首先 ,让学生自由读 ,至少3~4遍不等。这也是笔者历来所提倡的“课内预习”的一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