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教育   5篇
  2012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1.
谈英语教学的板书问题和县南义乡初级中学朱后树每位教师都知道,板书是教学中必不可少的一种重要手段。脉络清楚、首尾贯通、集中概括的板书内容,既便于学生从整体上把握文章的思想内容,又有助于帮助学生提高分析理解课文的能力。好的板书还是一种艺术享受,对于培养他...  相似文献   
2.
朱后树 《学语文》2005,(1):20-20
中学语文教材中蕴含着极其丰富的对学生进行思想情感、道德意志教育的德育内容,也就是说,中学语文教学中的德育内容不是外加的,而是凭借对一些文质兼美的作品的教学来实现对学生的德育教育的。语文教学既要实现它的德育目标,又不能上成政治课,这就需要从语文教材的作品中找出德育的“切入点”,披文人情,由认知到实践,使学生在愉快的情境中获得思想品德的提高。现就新编高一语文教材中可作德育内容的篇目作一粗略小结。  相似文献   
3.
朱后树 《学语文》2012,(3):42-43
2011年安徽省高考语文作文一改过去几年的作文形式,代之以命题作文"时间在流逝"。这种作文既降低了审题难度,又保证了每个考生都有话可说,着实让考生欢喜。但有话可说,却难以出新,得高分很难。  相似文献   
4.
朱后树 《学语文》2007,(1):6-37
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旗帜鲜明地把“过程和方法”作为课程目标的三个维度之一。写作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当然必须突出过程和方法。对于写作的过程,古今中外学者的看法基本上是一致的,即“双重转化”。刘锡庆先生解释说:“首先,是现实生活、客观事物向认识‘主体’即作者  相似文献   
5.
朱后树 《学语文》2008,(5):27-28
“浯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落实到文言文教学中,就是要讲语法,但不是孤立地讲。而是以读带讲,以讲促读;要讲人文,但也不是教师越俎代庖地说教,而是以读带悟,以悟促读。在“读”中,既体会语法和修辞的含义和作用,又领悟艺术和人文的精髓。这样,文言文教学才能走上健康发展的道路。这里笔者在高中文言文教学实践的基础上,对文言文教法谈一点肤浅的认识。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