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0篇
教育   3篇
  1996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1.
想起了伯乐、田忌石炭井矿务局一中朱嘉瀛月光如水,隔窗仰望,一朵浮云如奔马,忽然想起了伯乐。自80年代以来,在人才发现上最叫座的当属伯乐老先生了。一句"伯乐不常有"更刺激了当代伯乐的涌现,于是慧眼识人才,各级领导识别选拔了不少栋梁之才。伯乐善识,他能从...  相似文献   
2.
“学生作文能不能虚构?”关系到如何准确、全面地理解《中学语文教学大纲》中提出的“从实际出发”的问题.“从实际出发”不是一句抽象的教条.不能这样认为:学生作文若有超出其本人生活原型之处便是不真实、不实事求是了.“实际”是客观存在的社会现实,“出发”是说从这存在着的现实开始,只有这样才能“有的放矢”.为此,学生初写作文时要求他们写“耳闻目睹”(甚至更强调“目睹”)的事,这是必要的,只有从这儿开始,才可能根据自己的真切感受,写出较为感人的文章来.我们说“从实际出发”正是建立在这个意义上的.  相似文献   
3.
《项链》是法国著名批判现实主义作家莫泊桑的作品,新课本(第四册)将它由原定阅读课改为讲读课.如何讲好这一课,达到本课的教学目的,课本上“思考和练习”第一题为我们做了揭示:“作者通过这个故事,尖锐地讽刺了资产阶级爱虚荣的思想”.作为读者阅读这篇小说,如果仅仅理解了这一点是远远不够的.课文练习又提示:“想一想,路瓦栽夫人(玛蒂尔德)的不幸遭遇究竟是怎样造成的?”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