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教育   10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6年   3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是”作判断词始于何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今之所谓“判断词”,或称“系词”,过去名称较多。柳宗元《复杜温夫书》称为“决辞”,《马氏文通》因之。黎锦熙《比较文法》叫“同动词”、杨树达《高等国文法》、《词诠》名为“不完全内动词”,杨伯峻《论语译注》叫“连系性动词”。叫法虽多,其实一样。为称述方便,本文一律以判断词呼之。判断词主要指的是“是”字。现代汉语判断句一般用“是”,古代汉语一般不用,但不是绝对不用。什么时候开始用  相似文献   
2.
喉音和牙音(今名舌根音)由于发音部位靠近,常常互谐互通。这是喉牙音中最常见、最重要并贯通古今的语音现象,是汉语声母系统中一个非常有用的、饶有趣味的音韵学原理。本文通过21组古今字、通假字、异体字、繁简字来论证这一重要的语音规律  相似文献   
3.
吕叔湘先生曾说过:"者字的用法,大别为称代和提顿两类."这里所谓称代,是指自《马氏文通》以来,把"者"归为代词的传统说法.这是个有分歧的问题(有不少人把这种用法的"者"视为有称代作用的结构助词).本文姑不论及.所谓提顿,是指有一部分"者"字没有什么实义,主要起提起和顿宕的作用,或起帮助完成某种语气表达的作用,是语气助词.本文所要讨论的,就是这种语气助词"者"字.  相似文献   
4.
本文从汉语中大量相关的语言现象,如形声字谐声关系、双音词的结合与形成、一些古读、古注、方言、通假以及反切等方面作了全面系统的考察,证明上古喉牙声转是毋庸置疑的,那种认为喉牙合一,甚至认为上古没有喉音的观点是不能成立的  相似文献   
5.
论“所……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古汉语虚词里,最难对付的,莫过于“所”、“者”二字;而“所”后面粘附一个“者”字,构成“所……者”结构,就更见其难解。“所……者”结构的性质和语法作用究竟是什么?历来众说纷纭。要正确认识“所……者”结构,关键是先要解决“所”和“者”的词性和语法功能,同时还要依靠确凿的语言材料作为佐证。多年来,不少古汉语语法研究工作者,为了探索“所”、“者”,虽付出了极大的劳动,取得不少进展,但始终未能把握关键,中其肯綮,所以继续进行对“所”、“者”的研究,以揭开“所……者”结构的奥秘,显得非常必要。  相似文献   
6.
唇音是人类发声的基本音之一。唇音比较好发。孩童呀呀学语,首先会说的是“妈妈”。有些外语的“妈妈”一词,也是唇音。甚至小羊叫的声音“咩”,猫儿的叫声“咪”也是唇音。音韵学把唇音分为重唇音和轻唇音。重唇音又叫双唇音,包括邦、滂、并、明四个声母;轻唇音又叫唇齿音,是上门齿与下唇发出的音,包括非、敷、奉、微四个声母。所谓“古无轻唇音”,是说秦汉以前上古时期没有非、敷、奉、微,只有邦、滂、并、明。轻唇音是中古时期从重唇音里分化出来的,大约到近古元、明时代完成这种分化。古无轻唇音,是古音学声母流变方面一个重要的音理。自从清朝乾嘉年间有名的古音学家钱大昕提出来以后,一直为人们所公认,钱大昕在《十驾斋养新录》卷五《古无轻唇音》一文中说:“凡轻唇之  相似文献   
7.
语音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地变化着。中古时期的三十六声母,发展到元明时代,发生了比较重要的变化。舌面音新声母j、q、x的产生,便是其中突出的问题。中古向后,韵母原来的开合两呼逐渐分化。开口呼分化为开口呼和齐齿呼,合口呼分化为合口呼和撮口呼。  相似文献   
8.
《玉篇》与喉牙声转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玉篇》是我国第一部以楷书为主体的古代字典,为南朝梁陈之间顾野王所编撰。《玉篇》原书已亡佚。清末,我国学者黎庶昌、罗振玉先后在日本发现了《玉篇》残卷,并各自集佚成书刊行。经考证,残卷是唐昭宗以前的写本,“乃顾氏原帙”,极其珍贵。1984年8月,中华书局将黎本、罗本汇集影印成16开本,以《原本玉篇残卷》为书名出版,1985年又以《玉篇零卷》为书名,与《玉篇直音》一道收入《丛书集成初编》。《玉篇直音》是明樊维成汇编,可作研究《玉篇》古音的参考。《原本玉篇残卷》释义完备,例证丰富得当,引用了不少今已亡佚的魏李登《声类》等书的内容;词义不明时,还有野王案语。今存若干残卷,虽不及原书十分之一,但仍可据以窥其原貌,对于研究、发掘这部历史名著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据《梁书·萧子显传》称,顾氏《玉篇》经梁萧恺等  相似文献   
9.
“者”字结构究竟能不能做后置定语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象“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史记·廉蔺列传》这样类型的句子,古书里俯拾皆是。“可使报秦者”是“者”字结构。“者”经常粘缀在动词、形容词、数词、主谓结构、动宾结构甚至句子的后面,形成名词性的“者”字结构,因为“者”字结构具有名  相似文献   
10.
从《玉篇》看照系三等声母的产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清·邹汉勋在《五均论》中提出床三和禅母在上古归定澄。黄侃在《音略》中认为,中古照三系从上古端系分化而来。周祖谟认为,禅母与定母关系最密。从中古上溯上古而言,这叫“照三归端”,从上古下沿中古而言,叫从端系分化出照三。这是一条非常重要而有用的古音规律。那么,照系最早什么时候从端系中分化出来的?分化的情况大概怎样?到宋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