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教育   8篇
综合类   1篇
文化理论   1篇
信息传播   1篇
  2020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3年   1篇
  1996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三国时期的航海和造船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三国时期 ,我国的造船业在世界上处于领先地位 ,其时已能造出载重量约千吨的大海舶 ,以及蒙冲、斗舰等各种类型的战舰。东吴组织规模庞大的船队远航朝鲜与东南亚各国 ,“舟楫为舆马 ,巨海为夷庚” ,行程数万里 ,为对外经济文化交流作出了巨大贡献。  相似文献   
2.
外戚集团擅政专权主要是在封建社会前期,而以汉代为甚。尤其是东汉王朝,几乎成为外成天下。清代史学家赵翼云:“两汉以外戚辅政,国家则受其捐”①。当代史学家何兹全亦说:“唐和明清都有宦官专权,但却没有外戚擅政,只有西汉后期和东汉,外成才成为政治上的大势力。”②由于汉代外戚专权时间最长、影响最大、最深,故本文拟对这一时期外威集团的形成及擅政原因作一探究,以求正于大家。汉代外戚“成为政治上的大势力”的原因甚多,笔者认为其中一个相当重要的因素是和汉代的政治形势密切相关。早在西汉王朝建立之初,汉高祖刘邦就受到…  相似文献   
3.
朱子彦 《小学生》2013,(Z1):50-53
子彦小文章矮个子的烦恼 "彦彦,你怎么还没长到一米五啊?"瞧,妈妈又在说这句话了。她天天都念叨这些,和复读机似的,烦不烦啊?  相似文献   
4.
十三世纪初,蒙古族兴起,先后灭了西夏、金和大理,结束了宋金对峙的局面。忽必烈至元十一年(公元1271年)建国号曰元,至元十六年(公元1279年)最后灭南宋,统一中国。从此全国的政治和军事的中心从临安和汴京等处移到了大都(元京师、今北京),但那时的经济中心却在南方,尤其是在东南沿海一带。这种经济发展不平衡的情况是由来已久的。从唐宋  相似文献   
5.
赤壁之战胜败原因后人多有评说,几成定论。但鲜有从夏口的地理位置、战略形势的角度检讨曹操失败之因。夏口“分荆襄之胜而压荆襄之口”,是荆、扬二州的“心喉”。曹操赤壁之战失利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在夺取江陵之后,被胜利冲昏了头脑。因而忽视了夏口的重要战略地位,没有乘胜追击势单力孤的刘备,占领夏口这一战略要地,致使刘备得到喘息之机,并与孙权联合,最终导致了曹操的惨败。  相似文献   
6.
当上下两册、长达82万字的宏篇《明代宫廷典制史》置于案几之时,笔者颇感震撼,继而通览全书,发现该书资料宏富、架构合理,对明代宫廷各项典制非但进行了清晰的分门别类,而且对每一项典制均追根溯源,精心梳理其溢觞、发展及嬗变,最后方聚焦于该项制度在明代宫廷中如何施行和运作,脉络一目了然.  相似文献   
7.
所谓廷杖,通俗的解释就是皇帝命人用棍杖打臣下的臀部。封建社会的“刑不上大夫”并不见得被统治者奉行。在明代,凡是触犯皇帝的威严,犯了“逆鳞”之罪,皇帝立即下令锦衣卫把犯人捉起来,行杖痛打。很多是立毙杖下。廷杖之刑始于何时?据《明史·刑法志》云:“刑法有创之有明,不衷古制者,廷杖是矣。”声称廷杖始于明代。然稽考史乘,发觉此刑可追溯到汉代。光武时,“尚书近臣,至乃捶扑”。其实所谓“捶扑”,就是杖责。又如三国时孙权废太子孙和,骠骑将军朱据、尚书仆射屈晃苦谏,“(孙)权大怒,据、晃牵入殿,杖一百”由此可见,明之前廷杖早已有之,不过其时朝臣被杖只是极个别的,并未形成制度。明初朱  相似文献   
8.
论吕布     
吕布叛丁原投董卓,事出有因,应置于汉魏之际的历史背景下分析。吕布为人豪爽,性格直率,并无自立为王之野心。至于他后来“下降”,乃是他相信曹操会需要他这样的豪杰来平定天下。汉末天下大乱,群雄割据混战,他们之间只有利益,没有诚信。见利忘义,反覆无常者多矣,岂独吕布哉!刘备、张绣、马超等那一个不是朝三暮四,反覆无常。与他们相比,吕布缺乏的仅是权术和战略眼光,所以才最后落得个身败名裂的可悲下场。  相似文献   
9.
清代采选秀女制度大多限于八旗女子,其制度颇为完善、严密。宫人之数较之前期大为减少。清帝还制定满蒙联姻政策,娶蒙古族女子为妃,以达到巩固清王朝统治的目的。清统治者选择后妃不拘门第。后妃既有世家贵族出身的名门闺秀,又有普通旗人之女,甚至有包衣之女。后宫之中等级森严,皇后与妃嫔既是妻妾关系,又为君臣关系。清代把不准后妃干政奉为祖宗家法,使后宫政治运作与君主专制政体配合得更为紧密。  相似文献   
10.
自朱元璋将殉葬制度定为祖制之后,便迅速推广开来,其范围之广,影响之深,为历朝所罕见。其盛行原因与元明时期大力推崇的贞节观有密切关系,而贞节观的出现主要受两方面因素的影响,一是宋明理学的盛行,二是统治者的教化。自土木堡之变以后,儒家礼教对女性的束缚有所松动,出现了一股批判传统妇女观的思潮,这为英宗废除宫殉打下了思想和社会基础。另一方面是英宗自身的性格原因,他特别看重夫妻之情。本文将运用社会心理学的方法,对英宗废弃宫殉作出更深层次的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