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教育   5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我们在语文学习或者平时自己的阅读经历中,都接触过诗歌.有的诗歌我们一见倾情、相逢恨晚,觉得它好像道出了自己深隐在内心的话语;有的诗歌,虽然词句华美、音节流畅、格律谨严,但内心并不能因之而泛起涟漪.  相似文献   
2.
诗歌是语言的艺术,唐诗语言学批评立足于语言形式的分析,追寻其中深隐的情感意蕴与审美价值。而语言形式包括韵律、用字、造句、意脉、意象等各个方面,这正是语言学批评分析唐诗的主要途径。本文以杜甫七律《登高》为例,展示了语言学批评的基本思路,并由此探讨了语言学批评在唐诗研究中的基本原则,以及语言学批评与传统诗歌批评的不同之处。  相似文献   
3.
在文学作品(本文专论中国古典诗歌)内部的基本构成当中,能否找到一种“共同因子”.将不同时代、不同诗人的不同作品一以贯之,既能彰显诗歌语言结构的艺术特质.又能透视诗人主观情性的生命精神呢?答案是肯定的!  相似文献   
4.
立足于近体诗的两大基本特征——语词构建与意象呈现,也就确立了唐诗语言学批评研究的标准:即诗歌的优劣与否,取决于诗歌"语词建构"的艺术表现能力和诗中以"语词建构"为表现形式的"意象"能否"呈现"令人感发的、深厚的文化情感。这种语言学批评研究的意义在于:摆脱了传统诗论中"印象批评"的主观模糊体验,也超越了笼统的"背景批评"的历史藩篱,将诗歌作为个人感受与体验的"主观文本"或依赖时代背景支撑的"历史文本",还原为立足文学本位、自给自足的、客观的"文学文本"。  相似文献   
5.
关注唐诗语言中声母的运用规律及其审美效应与情感表达,是唐诗语言学批评在考察唐诗音律美的过程中所必不可少的一项任务。然而,由于以往的唐诗研究很少谈及这方面的内容,传统的诗法中也没有人像对待诗歌的平仄或韵母那样,为唐诗中声母的运用也制定出一套属于它自己的规则或格式,因此,这就造成了我们在阅读和鉴赏唐诗的过程中,往往会忽略声母这方面的内容。但实际上,唐代的诗人在具体的创作实践中,非常重视声母的运用以及对其美感效应与情感表达的讲求。唐诗语言学批评就是要立足于汉语声韵学的相关知识,从"声情谐和"的角度来考察唐诗中声母的运用规律与情感表达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