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教育   6篇
  2012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3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班级是具有社会化和选择功能的机构,班级内学生的社会地位是不平等的。在每一个新组建的班级中,看似处于同一起跑线的学生,经过班级社会的运作会形成不同的交往群体,既有班级权力结构下的正式群体,也有在同伴交往中形成的非正式群体。总体来说,班级内学生地位分化主要有两个纬度的差异:第一,权力地位存在垂直分层。同一个班级中,学生社会地位差异的最显著表现,  相似文献   
2.
高等教育的外延式增长与教育公平问题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目标提出后 ,高等教育的发展一直走的是数量扩张的外延式增长道路。交钱上学的成本补偿政策便应运而生 ,在促进教育公平的同时也对高等教育的公平性提出了挑战。如何辩证地看待高等教育的外延式增长和教育公平的关系 ,如何在新的形势下进一步促进教育公平是本文探讨的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3.
教育民主化进程中“教授治校”的内涵及实现因素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我国教育民主化过程中,高校实行"教授治校"的民主管理制度是大势所趋。"教育民主化"与"教授治校"是形殊质同的统一体。教育民主化视野中"教授治校"的内涵及外延是:教授治校是"体",而非"用";教授治校亦是教师治校或共同治校;治校的理想是学术自治,行政其中。教育民主化背景下"教授治校"的实现因素:学术法制化;学校构建以院系级决策为主体的权力体系;营造民主管理的文化氛围。  相似文献   
4.
任何教育都是以一定的人性假设为基础的,透过教育现象分析其背后隐藏的人性假设,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认识教育的过去、现在和未来.本文通过理清"经济人"假设产生的历史背景、理论内涵及其意义,考察它对教育产生的影响及对当代中国教育改革的启示.  相似文献   
5.
任何教育都是以一定的人性假设为基础的,透过教育现象分析其背后隐藏的人性假设,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认识教育的过去、现在和未来。本通过理清“经济人”假设产生的历史背景、理论内涵及其意义,考察它对教育产生的影响及对当代中国教育改革的启示。  相似文献   
6.
正如社会分层,在班级这个特殊的小社会中同样存在学生地位的分化.在同一个班级中,处于不同社会地位的学生享有着不同的班级教育资源.关注教育活动的实质,分析学生班级内社会生活的实际境遇,可以为学生学校教育成败做出更好的解释.另一方面,也能够使教育者认识班级社会的实质,并结合不同班级社会地位学生的不同心理特点进行更加科学的教育和输导,以促进教育过程的平等.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